我们的舒适地带
当我们不得不离开自己熟悉的事物时,我们的大脑就会释放出一种让人不舒服的信号,我们称之为压力。我们每个人能够承受的压力强度不同。有些人可以轻松自如地管理一个上百人的公司,但可能在面对亲密关系的时候就显得极端焦虑;还有一些人可能无法担当重任,但在处理亲密关系方面游刃有余。
待在我们的舒适地带可以让我们有安全感。相反,可怕的环境会造成我们的不适、害怕甚至恐慌,使我们无法逻辑清晰地思考问题。因此,最佳的学习环境一定是没有敌意的。
我们的舒适地带并不总是对我们最有利的地方,却是我们最熟悉的。比如说,那些生活在战争地区的人们,即使那里充满危险,随时可能受伤,他们有时候还是要回去。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做了最好的决定,但实际上,回到熟悉的家庭模式、回归以前的行为模式不仅没有什么用,还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
我的朋友就给我讲了这样一个例子。“这就像是在一座大桥上行走,人行道的一边是行车道,另一边有扶手。因为恐高,我更倾向于靠近有车的那一边行走,而不是沿着有扶手的那一边走。如果我不小心失足了,我将会跌入车水马龙之中而不是得到扶手的保护。我其实很确定行车的那一边更危险,但让自己走在更安全的位置也需要很大的勇气。”
马里奥从小就痛恨他的父亲,因为自己不听话就会被父亲打。马里奥甚至讨厌他的父亲,于是在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了。只要有人冲他大喊大叫,马里奥就变得烦躁不安。如今,当马里奥的儿子不听话的时候,马里奥也会打他骂他,就像父亲曾经对待自己那样。每次马里奥大发雷霆之后,都会感到无比内疚和抑郁,因为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做,也不知道要怎样改变它。
在压力状态下,强烈的情绪、痛苦的往事和心理防御机制会在我们意识的表象之下,也就是在潜意识里对我们发起攻击。因此,当我们需要原谅他人或自己的时候,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压力在这些情况下扮演的角色。
我们所处的社会结构是高度复杂的,原谅是人类最高级的功能之一。然而,当我们情感上出现不安、抑郁、不知所措、愤怒或怨恨时,我们便无法发挥出最高级的功能。在这些情况下,原谅虽然很困难,却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