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外在世界是如何反映内心世界的?
我们看到的世界经常是令人不安的,但我们看到的只是组成图案的发光粒子和光波。从生理学上讲,光线穿透我们的眼睛,汇聚在视网膜上,视网膜再将这些光线的图案信号传递给视神经。而在我们意识到看到的是什么之前,大脑已经完成对这些图案信号的翻译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的大脑将会提取“经验和信息数据库”,对看到的事物进行翻译和解释,同时与之相关的情绪也会被牵扯进来。
我们在刚出生的那几年,会迅速地扩充大脑的信息数据库。从在我们生命中最早出现的那些人身上,我们逐渐学会认识身边的环境,他们教会我们认识不同的事物以及它们的作用。同时,他们还将对这些事物的情感偏见传达给我们。我们对所有人生经历的解释,都来源于我们人生中的第一批老师——妈妈、爸爸、兄弟姐妹和其他与我们亲近的人。妈妈是我们生命中最初的情绪和信息来源,当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时,这些信息就已经在传递了。你人生中第一位老师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他不仅影响你如何看待和体验这个世界,而且还会影响你观察到、感受到的是什么。
哪怕是像颜色一样简单的事物,都可能会造成强烈的情绪波动。举个例子,如果一个母亲因为过去经历的创伤而讨厌红色,那么她将会把这种偏见传递给自己的孩子。她根本不需要告诉她的孩子红色是不好的,孩子自己会从母亲说话声音的改变以及面部表情的变化中得到这个信息。
一个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家庭虐待的孩子,通常会认为这个世界是不安全的、可怕的。同样,如果孩子的父母偏执多疑,那么这个孩子大多也会对周围的人和环境感到惧怕。当父母和孩子的内心充满恐惧时,他们的低级脑功能便会较为活跃,那么理智的思维和积极的情绪,比如愉悦,就不太可能会出现。
与之相反,在充满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一般会更有安全感,他们眼中的世界比挨打受虐的孩子眼中的要安全得多。心中充满安全感的孩子更能理性地思考问题,而且也更能感受到幸福和快乐。有研究表明,小孩在刚生下来第一年内如果没有受到抚摸,他们很可能会夭折。即便能活下来,这些孩子对他人和生活的情绪反应也会非常糟糕。
我们的内心世界决定了我们会以怎样的方式看待外部的世界,因为我们对所见事物的反应来自我们的父母、家庭成员以及我们的出生地和国家。来自不同文化和家庭背景的人们,对同一件事情往往有不同的反应。我们大脑的应激反应,尤其容易受到我们熟知的人、集体文化思想的教导和偏见的影响。
奇怪的是,那些幼年时给我们造成影响的人可能并非值得尊重,他们的观点也令人不敢苟同,但我们依旧接受并还在使用他们灌输给我们的方式来应对问题。因此,想要改变习惯性的应对方式,你必须找到最初被灌输的信息,然后付出很大的努力去转变它。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你早期的训练和情绪反应已经跟随你很多年,而且这来自你早期的大脑思维模式。不过,重新审视你的行为准则和行为预期将为你带来无法估量的自由和解脱。心理治疗可以帮你进行自我审视。
艾伦已经有55岁了,对于能否找到一个相亲相爱、白头到老的伴侣,他早已心灰意冷。他是一个专业素质高、形象良好又很聪明的人,却从来没有经历过长期的感情。在我的课上,他经历了一段痛苦的日子,无法原谅自己的母亲。因为这个过程异常艰难,所以他决定深入探索最初母亲对自己的教导,他把这个过程称为“洗脑”。他还特意搜寻了母亲不经意间传递的一些微妙信息和立下的规矩。
“这是我这辈子干过的最艰难的事了。”艾伦承认说,“我讨厌我妈在我小的时候那样对待我。她对我过于保护,担心我做的每一件事。如果我没有给予她足够的关注,她会感到非常受伤。当我再次审视我们之间的关系时,我很惊讶地发现自己会期待其他女性给我特别的关注。如果她们没有特别关注我,我便认为她们对我没有兴趣。”他继续说:“怪不得我从来没有哪一段关系可以长久。我没有给予任何人机会。事实上,我不希望那种窒息的感觉再回来,更糟糕的是,我觉得不管我做了多少,我对伴侣的付出都是远远不够的。在我看来,女人就是一个无底洞,虽然我知道这对每一个和我交往过的女人来说都不公平。”艾伦知道为什么他的母亲会那样做,并且他也原谅了她,但是正如他所说:“看起来似乎我永远不会有一段认真的感情了,这简直太可悲了。”
这个例子向我们展示了艾伦的外在世界是如何反映他的内心世界的。姑娘们对他没有兴趣,是因为他会评判她们。好在艾伦有很强的觉察能力去认清自己早期的行为模式对生活所造成的影响,这也会激发他产生深刻的领悟。在这之前,艾伦也是用了很多年时间努力去进行内在的梳理工作,因此才能够有技巧、有方法地看透自己的内心。我和艾伦的社交圈子存在交集,所以我有机会了解到艾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经重新开始了一段稳定的感情并且看起来很有希望走入婚姻的殿堂。
“生活不能脱离我们而存在,生活是存在于我们心中的,我们的思维方式决定了我们的生活经历。”
吉姆·罗斯梅格(Jim Rosemergy),作家
类似的负面行为习惯,我们在小孩子的身上经常可以看见。再次申明,外在世界是内心观念的反映。如果一个人在小的时候被教导说另外一个种族的人是低等的、不好的,那么他会一直戴着有色眼镜去看那个种族的人,直到有新的不同观念被输入大脑。在我们人生的早期阶段,我们会被灌输很多不同的偏见和消极的反应。直到我们长大成人,这些偏见和消极反应依旧会持续影响我们,除非我们能够有意识地去选择研究这些早期的行为模式。原谅的过程恰恰可以改变我们的习惯性反应,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加高效地拥抱事实与真谛。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开车经过一个小镇,饥肠辘辘,这个小镇上没什么餐馆,但是因为你实在太饿了,这一点就直接影响了你对这个镇子的整体印象。如果你感到很生气,那么关于这个小镇你可能记住的只是不友好的人们和负面的问题。同一辆车里的另一个人可能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对这个小镇的印象是截然不同的。当有人问起这个小镇怎么样时,车里的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回答,有些人甚至会带有极其强烈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