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和内疚的死循环
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他们已经陷入了一个受害者的死循环,他们会不停地感到内疚并且受到他人的影响。这个死循环是这样的:
1.我们的所作所为违反了自己的道德标准、规则尺度和价值观念。
2.这就导致我们感到内疚、羞耻和悔恨。
3.我们谴责自己并甘愿接受自己或他人的惩罚,因为我们觉得这是我们罪有应得。除此之外,我们还总会担心受到上天的惩罚。
4.我们的自我防御机制开始发挥作用,然后我们会将事情的发生怪罪到别人头上。
5.我们会开始攻击他人,可能很隐晦也可能很猛烈,这就给自己造成了更多的内疚。由于我们担心会受到他人的攻击,我们会以此为借口更加激烈地攻击他人,因此我们陷入这个永不停歇的死循环当中。
我们越是攻击他人或自己,这个死循环就会越糟糕,我们也会越来越抑郁不满。这样的攻击不管是外在肢体上的还是内在心理层面的,也不管是否激烈(虽然很多情况下攻击会变得非常激烈),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哪怕只是轻而易举地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毁掉那个人在别人心中的形象。
原谅可以在任意一点进入这个死循环,然后将它打破。
如果你觉得你付出了爱得到的却是愤怒,你可能需要再进一步地去分析处理问题。玛格丽特是一个充满爱意、怀有信仰的人,但是她的丈夫经常对她使用暴力。每一次当她离开丈夫以后,她都会原谅他然后再回到他的身边。从表面上看,似乎正是她的原谅,才导致了丈夫对她的伤害。这种逻辑就像是说,如果一个人经历了三次以上车祸的话,那个人就不应该再开车了。但事实上,重要的是去找到他们出错的地方,然后将它改正,而不是谴责受害者。
如果一个人付出了爱却接收到愤怒,更深层的问题可能是无法设置一个界限。经常受到伤害的人没有能力去划清界限。类似的例子我们经常在家庭暴力中看到。处在局外的、健康的人们会去询问受害者:“为什么你还要保持这样的一段关系?”“你为什么不把那个人赶走?”这些合情合理的问题在这里可能并不实用。
受害者的被动和缺乏界限通常源于儿童时期。我们经常会从受害者那里听到各种抱怨和牢骚,他们能看到消极的方面,却无力改变现状,主要感受到的也都是后悔、内疚和怨恨。受害者通常还会攻击自己或是受到外界的攻击,因为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他们觉得自己活该。这一点急需改变。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陷入这种思维,因为她们在历史上就曾受到长期的思想禁锢和贬低。
家暴这枚硬币的另外一面则是施暴者。施暴之人也曾是受害者,却以另外一种方式表现出来。在我的家暴疗愈小组中,我会问所有愤怒的人同样的问题:你们害怕什么?如果他们能够诚实地回答这个问题,他们的愤怒就会在瞬间发生转变。
查克是一个强壮的硬汉。有一次他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时候,被人故意抢了道。于是查克一边继续在高速上行驶,一边故意去撞那辆抢他道的车。当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多么疯狂的时候,他回到车流中然后驶出了高速。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我问他到底是怎么想的,他说看谁还敢再占他的便宜。在我们进一步交谈当中,查克告诉我在他5岁到12岁那几年,他的父亲经常喝醉酒后打他。12岁那年,他终于对父亲还了手,不过从那之后,他便开始在外面打架斗殴。
总是被内心的受害者的想法和态度影响,就像是让一个孩子来掌管你的人生,让一个以自我为中心、软弱的你来掌管一切。这些一旦发生,你就会变成自己最大的敌人。原谅所有的暴行,做到自我原谅是非常重要的。选择原谅,就是选择重新获得平静的内心与爱。原谅还会带来喜悦。有些心理治疗师可能会不同意我的观点,认为愤怒是件好事,但是在我的经历中,我发现持续的愤怒一定不是好的。
梅瑞迪斯是一位在家庭中受到虐待的妻子。为了疗愈心理上的创伤,她开始参加互累者康复协会(Co-Dependents Anonymous),从刚开始的每周一次到最后一周三次,直到她感觉开始好转。互累者康复协会,简称CoDA,为那些想要发展健全、健康人际关系的人们设计出一个十二步骤计划。它从嗜酒者互诫协会(AA)发展而来,但不仅限于解决酗酒问题。通过参加互累者康复协会,梅瑞迪斯了解了为什么她会回到虐待的关系当中,以及为什么自己总是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
她开始用十二步骤计划进行康复疗愈,其中包括一些高强度的灵修方面和原谅方面的内容。梅瑞迪斯看到,自己回到虐待中的行为实际上来自母亲过去的行为模式,反映出母亲内心自我价值的缺失。
在梅瑞迪斯的案例中,由于她的丈夫不愿意戒酒并且暴力倾向越来越严重,她选择了逃离并且再也没有回去。当我在课堂上与她交流的时候,梅瑞迪斯说她还爱着他,但是她知道自己被亏欠了太多,她值得拥有更多、更好的。现在,她身边有了一个深爱着她、对她关爱有加的男人。她之所以参加我的课程,是因为她想要原谅自己的原生家庭。
由于梅瑞迪斯的丈夫是一位酗酒者,她其实是可以去参加AA的。但是因为她有一位朋友参加了CoDA,所以她才选择了CoDA。AA还包括一个名为酗酒者家庭青少年互助会(Alateen)的下属组织,主要为酗酒者家庭中较为年轻的家庭成员和朋友提供希望、理解和支持。这个组织也是从AA发展而来的。
如果人们总是感到自己受到迫害,这可能来源于他们的惯性思维:总觉得自己被外界所控制并因而感到绝望——我就是受苦的命。这些想法会将他们困住,因为他们并不相信自己能在生活中创造积极的结果,更不要说改变世界了。在他们的信念中,自己的痛苦、损失和失败一定是某个人或某件事的错。“看他们对我做了什么!”是这些人通常的心理活动。有了这样的态度就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不管怎样,这些办法可能都完全没用”。
我们表面上似乎无法控制事情的发生,但事实真相可能是这样的:
1.我们一直在做出选择。
2.每个选择对我们的人生都会造成一定影响。
3.总的来说,我们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负有一定责任。
想要改变面对命运感到无助和绝望的假象,你需要更多地掌握对自己的大脑反应的控制权。对于自己内心发生的事情,你要承担主要责任,因为你的生活中发生的事情都是由你的选择决定的。你还需要负责任地去处理那些绝望、无助的受害者意识。最重要的是,你要意识到自己被负面的反应所掌控,现在你需要重新获得控制权,并且寻求外界的帮助。
当然,外在发生的事情是你没有办法控制的,但总的来说,你的选择还是会对你的外部世界产生一定影响。满足和喜悦同样来自你持续做出的某个选择。很多受害者无法理解这个事实,因此受尽折磨。同情心可以帮助你去原谅他人,比如你的父母,他们在生活中可能总是选择去扮演受害者的角色。
在原谅他人的过程中,要记住,人们会选择他们认为对自己最有价值的东西。尽管幸福并不一定会出现,但人们相信它会带来幸福。
加布里埃尔认为,自己生命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感。因此,她和自己的丈夫保持了30年的婚姻,而这个男人除了能带给她金钱,别的什么都没有。为了获得安全感,她牺牲了自己的激情和愉悦。通过深入探讨,她意识到丈夫给予自己的正是对她来说最重要的东西——安全感。这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她对自己婚姻的整体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