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 规划资源信息化建设初步设想
按照国家国土空间规划政策要求,结合本市“一网通办”和大数据中心建设目标,在规划资源信息化现状的基础上,制定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初步设想,目标建立“一套数据、一个平台、一张蓝图”体系,打破“数据为单部门系统服务”“一个部门一个系统”“不同渠道获取不同信息结果”的现状。细化业务流和数据流最小单元,按“板块-系统-模块”的构架,以业务逻辑关系识别信息组建,以业务开展方式融合信息模块,以业务价值取向整合信息系统,形成完整、关联、可灵活调整的“一套数据、一个平台、一张蓝图”体系。
要实现“三个一”体系目标,具体措施还应下沉到如何确保业务流与数据流融合统一的层级上,毕竟“一套数据”是整个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思路。根据信息化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初步采取以下三个措施。
(1)规范空间数据标准体系
以规范规划数据标准为突破,结合部国土空间规划数据标准体系,对照局现状各类规划数据标准进行梳理,解决各类成果数据标准重叠、冲突等问题,统一图属设置、重构成果标准,建立规划资源数据标准体系。
在经历了多次机构改革和长期数据积累之后,本市规划资源数据体系涵盖了规划、土地、地矿、调查、项目审批、确权登记、资质管理、监督监管八大数据库,空间要素图层数超500个,数据内容包括空间图形和属性、审批文本、审批图件等,如图5-1所示。
其中,规划管理数据包括总体规划、单元规划、详细规划和规划监测评估预警数据;土地管理数据包括土地计划、土地审批、土地交易、补充耕地、违法查处和土地监测评价数据;地矿管理数据包括地质环境、地质分析、地矿档案数据;测绘调查数据包括基础地理数据、国土调查、不动产权籍调查数据、地质调查和专项调查数据;项目审批数据包括一书两证、开工验收、地名审批和项目档案数据;确权登记数据包括不动产登记各阶段数据;资质管理数据包括测绘管理、规划编制资质、地矿资质数据;监督管理数据包括规划监督、土地管理监督、项目审批监督、执法监督等数据。
数据体系不仅在空间维度上保持着丰富的规划资源信息,在时间维度上也呈现长时序、现势性、动态的特点。
(2)融合业务流信息流
结合大规划、大土地、大审批业务需求调研情况,有机融合业务流和信息流,梳理各业务节点上下游数据关系,确保数据关联互通、及时更新,完善用数据审查、用数据监管机制。
本市规划资源管理业务实现了从项目规划、审批、建设、变更、验收等全生命周期全要素全流程立体管控,涵盖市区两级数十个部门和单位,近十二项办理事项,涉及审批事项二十五项。庞大的业务基础和复杂的业务流程撑起了国内相对领先的大规划、大土地、大审批业务流程,如图5-2所示。例如,在规划审批阶段,审批部门要依据在编规划层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与比对,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批、专项规划审批、单元规划审批、总规详规审批等八项审批事项,并形成总规层次成果、单元层次成果、详规层次成果等空间管控数据,最终以形成法定规划层数据为该流程完成依据。
规划资源的业务之间依靠业务逻辑建立业务关系,以业务数据作为业务基础,整个业务流依托数据流推进直至形成业务闭环。
(3)细化业务数据流需求
为了更清晰展示各业务节点数据流关系,重点细化各业务事项数据流需求,从“基础数据提供、业务办理采集数据、数据分析比对、业务办结产生数据”四个角度,展现数据采集、数据比对和数据更新过程(如表5-1、图5-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