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3 本地土地流转市场的进入壁垒

20.3.3 本地土地流转市场的进入壁垒

虽然农村土地流转公开交易市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以农民为主体,政府扶持引导,坚持公开、透明、规范,农村土地流转信息要通过交易平台发布,流转价格可在相关机构指导下公平竞争,鼓励通过投标定价、竞拍定价等多种形式获得农村土地经营权,但是土地流转过程中“排斥”外地人的现象屡见不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家庭农场、合作社及龙头企业等不仅是市政府重点培育发展对象,也是土地流入的主要主体,面对其他竞争者,他们不仅能更快地拿到优质地块,且能享受到更多的补贴和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而且蔬菜规模经营的单位和组织,本地农民工每人工资补贴1 000元/月,但仅上海本地人才有资格申办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外地来沪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人并没有相应补贴。这种户籍歧视制度,严重抑制了农业人才的流动,即便外地人拿到地,在面临如此高的土地流转费用时,生产成本骤升,也要么选择退出,要么过度使用土地,而忽视地块的修复与保养问题,等到了流转期限,这些农地质量已遭受相当程度的损坏,难以用于粮食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