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GIS+BIM,空间信息技术融合新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硬件能力的提升,GIS技术越来越多地被用于规划管理中与空间有关的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及各类空间评价分析,协助工程项目规划设计。同时,倾斜摄影建模数据、BIM、激光点云、人工精模、三维管线、矢量等多源异构海量的空间三维模型数据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空间规划领域,当复杂的BIM模型遇到完善而又强大的三维GIS平台后,GIS+BIM,开始从理论研究、学术探讨,走向创新应用和实践落地,且在今后和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GIS+BIM,将在构建具有上下传导、左右协同、近远衔接、空间融合的空间规划体系,促进各类规划成果精准甚至无损地实施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门结合地理学、地图学、遥感以及计算机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它基于计算机的工具,把地图这种独特的视觉化效果和地理分析功能与一般的数据库操作(如查询和统计分析等)集成在一起,可以对空间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GIS特有的对空间信息的存储管理分析技术使其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科学调查、测量绘图、资源管理和路线设计等领域,在政府、公众和企事业单位中规划战略、解释事件、预测结果等中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用数字化的建筑组件表示真实世界中用来建造建筑物的构件。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BIM可在建筑物建造前期对各专业的碰撞问题进行协调,在可视化状态下进行项目的设计、建造、运营中的沟通、讨论、决策,对设计上需要进行模拟的一些情景如节能、日照、施工、紧急疏散等进行实验,也可以优化项目方案,带来显著的工期和造价改进。
GIS和BIM本处在两个不同的行业领域,BIM提供单体数据,是微观层面的基础,GIS则提供空间参考,是宏观层面的基础。二者跨界融合不是一场意外,而是各取所需、互惠互利。GIS提供的专业空间查询分析能力及宏观地理环境基础深度挖掘了BIM价值。若将BIM视作珍珠,在GIS的精心串联下,必将成为一串惊艳世人、方便佩戴的项链,“GIS+BIM”作为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和实施的一个重要方向,改进GIS和BIM的软件互操作性,优化GIS与BIM提供的地理空间信息之间的动态数据交换,利用GIS宏观尺度上的功能,通过数据集成、系统集成或应用集成来实现BIM与GIS深度集成,以发挥各自优势,拓展应用领域,加强在城市规划、城市交通分析、城市微环境分析、市政管网管理、住宅小区规划、数字防灾、既有建筑改造等诸多领域的集成应用,与各自单独应用相比,在建模质量、分析精度、决策效率、成本控制水平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