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1 结论

7.5.1 结论

2009—2016年上海市碳排放总量增幅较大,增速远超人口增速,同时低于GDP总量增速。研究期内上海市行政区划面积呈先增后减再增再减的动态变化趋势,增幅为9.33 km2。其中,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长,具有显著的扩张趋势。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及未利用地面积均有不同幅度减少。同期,上海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总量净增约331.94万吨。随着新型城镇化脚步的不断加快,建设用地需求及其碳排放量同步增长。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量数值显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碳排放总量增速已大幅低于GDP总量增速,并远超人口增速。

图7-1|2009—2016年上海市土地利用结构与碳排放总量

各用地类型与碳排放关联程度较高,土地利用结构与碳排放总量的关联系数随时间变化呈不规则大幅波动。关联度指数显示,与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量关联度最高的用地类型均为园地、林地等碳汇用地。土地利用结构与碳排放总量的关联系数则随时间变化产生无序波动。可见,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对提高碳吸收、控制碳排放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