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3 乡村振兴模式探索
(1)市场主体介入模式
①目标:最大化经济收益。
②操作方式,如表13-1所示。
③优势。最大化利用社会资本,依托其资金与市场优势,挖掘村庄自身资源,完善乡村造血机制,全面提升一二三产业化水平;利用社会资金进行村庄土地集约化利用,安置村民,减少政府一次性投入负担。
表13-1 市场主体介入操作方式
④不足。资本的逐利性可能会对村庄进行过度开发利用,影响村民生活;节约的土地指标服务于开发主体,无法在更大层面进行统筹。
⑤建议适用类型:文化休闲体验型。
⑥案例: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市场化运营商介入。
乡伴文旅集团:乡伴的核心商业模式是“田园综合体”运营商,通过对乡村或城郊区域居民已外迁的传统自然村落进行改造,以精品民宿集群、儿童乐园特色零售店等作为主体业态,配合周边的农田、山林、水系等环境要素,形成主要为城市周边服务的旅游度假地。同时发展部分度假屋、专业工作室、卫星办公、教育、养老等半长居形态,平衡环境承载力和服务产能的波动性。
(2)集体经济模式
①目标:发挥现有产业与集体经济优势实现共同富裕。
②操作方式,如表13-2所示。
③优势。既发挥村集体熟悉本村现状优势,主导村庄发展方向,又部分利用社会资本,减轻村集体经济负担;使全体村民享受村集体经济发展红利;减轻所在地政府社会保障的压力与负担。
④不足。集体经济运行的效率相较完全市场化运营存在差距,农村熟人社会也会对集体经济运行造成障碍;外来资本进入村集体经济过程中,利益协调存在诸多挑战。
表13-2 集体经济模式下的操作方式
⑤建议适用类型:产业驱动型、文化休闲体验型。
⑥案例:陕西袁家村。
对于农民自身能发展的产业,袁家村采用的是“全民皆兵”模式,即农户自己经营老字号、农家饭,农民还住在原地。这样既完好地保留了农村原生态的生活场景,又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同时,针对需要规模运营的产业,袁家村在全民股份制的制度设计上,创造性地搭建农民创业平台,孵化能做大的企业,并设计村民入股的机制,让所有人分享产业发展红利。
(3)村民自治、自由生长模式
①目标:尊重个体选择,发挥村民自身主观能动性。
②操作方式,如表13-3所示。
表13-3 村民自治自由生长模式下的操作方式
③优势。依靠村民主观能动性,政府几乎不介入乡村运营,只投入村庄基础设施运维;对村庄的改造力度小,有利于保持村庄原有风貌;减轻在地政府社会保障的压力与负担。
④不足。村庄可能随着人口进一步外迁,对产业支撑不足,可能会逐渐萎缩。
⑤建议适用类型:耕作生活型、生态保育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