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2 面向实施的开放性规划平台
2025年08月16日
15.2.2 面向实施的开放性规划平台
(1)乡村地区空间引导的实施性规划
郊野单元规划从形成之处既被定位为服务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性规划类型,并以此为基础持续推进内容完善。笔者认为,郊野规划的实施性着重体现为三个方面:其一,体现为从郊野单元规划的视角分析评估实际落地性项目,以此保障规划的可实施性;其二,体现在对后续规划编制的引导,郊野单元规划是目前上海乡村地区增减挂钩实施方案、村庄规划及土地整治项目的审批依据,其三,在于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政策配套,郊野单元可看作对乡村地区发展的精细化创新,尤其在土地利用层面需要相应的政策支撑,如土地综合整治区域的资金叠加、减量化空间的补偿机制等均是郊野单元规划在政策配套上的有效尝试(转型发展背景下的郊野单元规划:手段、问题、对策——基于上海已批郊野单元规划实施评估的讨论)。
(2)基础与延展内容结合的开放平台
郊野单元规划最终的成果形式高度聚焦建设用地的增量、减量、存量引导,此三者的规模在上位规划的总量控制引导下,通过指标与落位相结合的方式呈现,结合以内部土地结构调整、产业更新等为主导的存量利用及以清退荒废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储备为核心的减量模式,合理满足乡村地区发展对于土地空间的增量需求。因此,包含增量、减量、存量在内的建设用地规划是郊野单元规划的基础性内容(上海郊野地区规划的创新探索)。
与此同时,作为上海市乡村地区管理的法定规划,郊野单元规划具有明显的公共政策属性,由此决定了郊野单元规划体系需要对政策时效性和区域差异性具有良好的适应机制,以便针对政策变化及规划区域的发展特质进行延展性的内容补充。郊野单元规划在持续完善的过程中始终能够较好的引导上海乡村地区的发展,这一事实正是其作为开放性规划平台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