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引言
2025年08月16日
15.1 引言
2012年,上海市规土局(现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的《关于开展区(县)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编制工作的通知》首次提出郊野单元概念,并围绕推进建设用地减量、破解土地资源瓶颈,提高郊野地区土地利用效率、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进行土地整治等内容逐步构建起郊野单元规划的基础方法体系。郊野单元规划自实施以来,在推进建设用地减量化、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布局、推动乡村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的变革与变革的规划——上海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两规合一”的实践与思考),有力地配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落实新型城镇化的方针战略,并获得了各级政府部门的认可。2018年,随着国务院同意批复《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上海以全球城市为目标的发展序幕正式拉开。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乡村地区作为上海大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资源紧约束背景下,需充分依托既有郊野单元规划编制平台,探索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超大城市郊区乡村振兴发展之路(资源紧约束背景下超大城市乡村振兴战略和规划策略的思考——以上海为例)。作为上海市规划与土地管理创新的产物,郊野单元规划编制体系架构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平台特质,能够在坚持基础性内容编制的前提下,通过延伸补充的方式快速适应乡村地区政策变化及区域发展差异。有鉴于此,文章在简要回顾郊野单元规划基础内容的前提下,从适应演进的角度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上海远郊区域郊野单元规划编制的内在逻辑,并结合崇明区绿华镇郊野单元(村庄)规划的编制进行补充论述,以期对上海郊野单元规划体系的持续完善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