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引言
2025年08月16日
7.1 引言
经济发展强劲、能源需求激增是造成碳排放量增加、极端天气频发的重要原因。国家“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中强调要推动低碳循环发展,主动控制碳排放。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中亦提出要深入推进节能低碳、应对气候变化。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作为影响碳吸收和碳排放的直接因素之一,已成为碳排放增加的第二大原因,仅次于化石燃料。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控制减少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碳排放,对保护生态环境、强化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绿色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既有成果显示,目前土地利用变化与碳排放的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土地利用与碳排放的相关关系研究、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土地利用碳排放的效率测算、土地利用碳排放的时空格局研究等方面。从研究对象看,现有研究或以建设用地为主,分析建设用地扩张对碳排放的影响;或从微观层面出发定量分析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水域及未利用地的变化与碳排放的关系。然而以上海市为研究区域的成果为数不多,且研究结论时效性有限。上海市在长江经济带中具有重要核心战略地位,但作为第二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学术界对其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碳排放的相关关系研究尚未深入。
鉴于此,本文在测算2009—2016年上海市碳排放总量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灰色关联度模型,探析上海市土地利用结构与碳排放的相关关系,旨在揭示两者的关联程度及变化情况,以期为上海市低碳城市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提供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