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2 国土空间规划下科学使用公平街道绿隔区发展空间
(1)基于“三调”数据,合理进行村庄布局
绿隔区应提前做好新增空间的科学布局研究,处理好农民、宅基地、产业的关系,为未来四调落图做准备。根据《成都市实施“西控”战略规划导则》的要求梳理林盘资源,作为保留村庄肌理、乡村文脉的重要载体(表11-8)。
表11-8 “西控”林盘聚落识别标准
综合考虑总量控制和其他相关约束性条件的要求,对现状进行“一户一宅”全面的基础调研,统计村民搬迁与安置意愿,合理确定保留村庄规模与布局,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
(2)多路径布局产业用地
①调整适宜发展规模化、连片发展的种植农业空间。依托绿隔区生态环境,根据相关规划引导,绿隔区重点发展花卉苗木、农业科研、休闲农业,以科技创新促进现代农业融合发展。以上都离不开规模化的空间载体,所以不仅要考虑建设用地布局,还要考虑农用地的高效规整使用。
②经营性用地布局方式。一方面,通过梳理现状规模较大、空间规整的存量工业用地,发展两养、旅游等产业,对现状存量工业用地实现再利用;另一方面,可以依托点状供地新增项目空间,以解决必要的文化旅游产业项目用地需求,保障项目落地,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点状供地将是三调确权后的绿隔区重要用地政策,按照“建多少、转多少、征(占用)多少”的原则点状报批,开发建设服务于乡村振兴的项目用地,具体涵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健康养老、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手工作坊以及符合相关规定的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建设项目。绿隔区涉及的康养、农商文旅、文化公益性项目,只要不在点状供地负面清单范围内,均可使用该供地模式。
(3)构建绿隔区消费新场景
第一,可根据成都市建设全域公园体系的要求,以花篱郊野公园整合乡村资源,构建都市休闲游憩新场景。郊野公园本质上是一个项目包,通过郊野公园可以串联整合绿道、林盘民宿、农业产业、乡村文创旅游等资源。第二,绿隔区可主动共担医学城在乡村区域的生态康养产业功能,构建“两养”主题新场景。根据乡村资源特色,利用周边高端医疗资源、自身生态环境,确定康养开发类型。强化健康主题,进行多元化开发。以健康养生、休闲养老度假等健康产业为核心,进行休闲农业、医疗服务、休闲娱乐、养生度假、健康食品、户外运动等多功能开发。第三,绿隔区应致力于成为温江农业龙头引领,深度融合一二三产,建立现代农场场景。以花木产业为核心,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打造温江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