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国土空间整治与生态修复的内涵分析

10.2.3 国土空间整治与生态修复的内涵分析

从生态修复的词源、词义、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国外经验来看,国土空间整治与生态修复是指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下,为破解国土空间资源环境紧约束难题,遵循生态系统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性,通过综合运用多学科方法与技术措施、实施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修复工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修复受损生态系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国土空间品质的过程。其具体内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指导思想及方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强调生命共同体理念,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②目标:调整和优化国土空间用地结构布局,使失序的空间更加有序;复合利用农用地、各类建设用地,提升公共空间品质,持续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使受损和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改善或重建,即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不断改善,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

③空间对象:国土空间范围内各类失序、受损和退化的生态系统。按生态系统划分,不仅包括自然生态系统(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海洋等)、半自然生态系统(农田、人类经营管理的天然林等),也包括人工生态系统(城镇、工矿等);按空间类型划分,具体包括:生产空间内的工矿废弃地整理复垦、农用地整理复垦、高标准农田建设等;生活空间内的低效用地再开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生态空间内的湿地、河湖岸线、海岸带、森林、草原等生态修复和生态景观修复重建、农林水复合利用等。按要素类型划分,不仅包括田、水、路、林、村、厂等各要素综合整治,更包括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系统修复。

④手段:以空间结构调整优化为基础,以自然修复措施为主、人工修复措施为辅,可以综合采用生物、物理、化学、工程等多学科方法及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