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3 创新编制郊野单元村庄规划

18.4.3 创新编制郊野单元村庄规划

2013年,上海以镇级土地整治规划为基础,创新设立了郊野单元规划。郊野单元作为集中建设区外的郊野地区实施规划和土地管理的基本地域单位,是郊野地区统筹各专项规划的基本网格,原则上以镇域为1个标准单元,对于镇域范围较大,整治内容、类型较为复杂的可划分为2~3个单元。郊野单元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农用地以及未利用地整治的总体安排,包括对田、水、路、林等农用地以及未利用地的综合整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内容;二是建设用地整治的总体安排,重点确定集中建设区外现状低效建设用地的分类处置时序和策略,并明确附带建设用地整治规模条件的新增建设用地,也即有条件建设区的结构、规模和布局;三是郊野单元规划作为一个开放性的规划平台,统筹整合农村建设所涉及的各类专业规划,承载规划实施的政策设计、行动安排、资金整合、路径选择等内容,具备实用性、行动性、策略性的特点。传统的村庄规划主要是对村庄建设边界内的各类用地进行统一安排和空间设计,主要内容是农村居民点建设。按照国家自然资源管理改革的总体部署和建立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总体思路,结合上海地区特点和自然资源管理实际,在乡村地区建立全地类、全要素的国土空间详细规划,覆盖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和修复各项内容,为此在深入评估和研究的基础上,将原郊野单元规划和村庄规划内容进行系统整合,构建了郊野单元村庄规划的技术标准和成果体系。

上海郊野单元村庄规划作为镇级全域、全地类的实施性规划,按照“镇编-区批-市备案”的审批路径,以镇域范围内多个行政村为编制单元,有效推动了镇域范围内多规整合、政策融合、资金叠合和项目集合,实现了乡村地区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成为有效传导上位空间规划目标和统筹安排乡村自然资源保护和开发的实施载体,目前,上海正在按需有序推进规划编制工作,松江区黄桥乡村单元规划如图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