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斜川①
序:辛丑②正月五日,天气澄和③,风物闲美④。与二三邻曲⑤,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⑥,鲂⑦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⑧以翻飞。彼南阜⑨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⑩中皋⑪;遥想灵山⑫,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尔赋诗。悲日月之遂⑬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⑭年纪乡里⑮,以记其时日。
注:
①斜川:此处至今难以详考。大概对于陶渊明来说,是可与昆仑、桃源相比的一个地方。②辛丑:据陶渊明诗的开头所称“开岁倏五十”,袁行霈订此年为晋安帝隆安五年辛丑(401),古直笺谓陶渊明诗序中辛丑之辛字,是传写误字,应当是乙丑,宋元嘉二年乙丑,渊明正五十岁也。③澄和:澄,天气很好,天空澄澈;和,阳光和煦,微风柔和。写出了天朗气清的季节性春景。④闲美:闲静美好的样子。⑤邻曲:乡邻,村邻,邻居。⑥曾城:山名,据清《江西通志·南康府》:“曾城山在府治西五里,今谓之乌石山。晋陶潜《游斜川诗序》:‘临长流,望曾城。’即此。”或谓曾与增相通,曾城与昆仑山中之增城同名,据《淮南子·墬形训》:“昆仑中有增城九重。”所以,陶渊明后面又说“遥想灵山,有爱嘉名”。⑦鲂:据《说文解字》:“鲂,赤尾鱼。”⑧乘和:迎着和风。⑨南阜:南山,即庐山。⑩秀:特立,特出,特异。⑪皋:水边高地。⑫灵山:指昆仑山上的曾城山,根据古代神话传说,西王母及诸神仙居于昆仑山,故称“灵山”。⑬遂:竟。⑭疏:分别记录。⑮年纪乡里:年纪,指记辛丑正月五日,是记时;乡里,指记邻曲,是记人。
译:
辛丑年正月五日,天气晴朗风柔和。
风光景物多美好,邀请两三个邻居,
一起去游赏斜川。登临眺望那长河,
极目远望那曾城。小鲤鱼水里跳跃,
水鸟儿迎风高飞。重重叠叠的南山,
名声早已为人知,不必再为它咏叹。
看那高高曾城山,旁边全没有依傍,
一枝独秀好突出。遥想昆仑增城山,
喜爱它有那美名。情动于中言不足,
于是写下这首诗,感叹日月流逝快,
感伤岁月之难留。于是纪年岁乡邻,
并记游赏之时日。
开岁①倏五十②,吾生行归休③。念之动中怀④,及辰为兹游。气和天惟澄,班坐⑤依远流。弱湍⑥驰文鲂,闲⑦谷矫⑧鸣鸥。迥泽⑨散游目,缅然⑩睇⑪曾邱。虽微九重秀,顾瞻无匹俦。提壶接宾侣,引满更献酬⑫。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中觞⑬纵遥情⑭,忘彼千载忧。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
注:
①开岁:一年之开始。②五十:汤汉本作“五日”,历来有争议。从诗的后句感叹“吾生行归休”,似乎此处作“五十”对于诗意的理解更佳。③归休:生命结束。④中怀:心怀。⑤班坐:按次序列坐。⑥弱湍:细小的水流。⑦闲:静。⑧矫:飞。⑨迥泽:远泽。⑩缅然:沉思。⑪睇:凝视。⑫献酬:劝酒。⑬中觞:饮酒半酣。⑭遥情:超脱之情怀。
译:
新的一年到五十,我的人生将结束。
想到这里心怀忧,趁着良辰作此游。
天空澄澈风柔和,远水旁边依序坐。
水流细小鱼儿跃,山谷寂静鸥鸟飞。
纵目四望远泽青,凝视曾丘陷沉思。
虽然没有九重秀,回望鲜有其同类。
提酒壶招待朋友,斟满酒频频劝酒。
不知道此次离开,什么时候再相聚。
饮至半酣情超脱,千载之忧全抛却。
姑且极尽今日乐,明日之事今不求。
评:
陶渊明以擅长田园诗著称,这是其少有的山水诗作。从表达方式来看,受到玄言诗的影响。首尾抒发人生易逝、及时行乐的感怀,有对玄理的阐发,中间既有山水景物的描写,也有人物聚会的宴饮之乐。特别是诗中的景物描写,不但上承玄言诗的写法,也开启了谢灵运山水诗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