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酒①
居止次②城邑,逍遥自闲止③。坐止高荫下,步止荜门④里。好味止园葵⑤,大欢止稚子。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日日欲止之,营卫⑥止不理⑦。徒知止不乐,未知止利己。始觉止为善,今朝真止矣。从此一止⑧去,将止扶桑⑨涘⑩。清颜⑪止宿容,奚止千万祀⑫。
注:
①止酒:意为停止饮酒,也就是戒酒之意。当时诗人住在上京里老家,家境略优,家人再三劝其戒酒,陶渊明也决心戒酒,故作此诗。②次:近。③止:语末助词。④荜门:柴门。⑤葵:一种菜。⑥营卫:指人体中的营气和卫气,据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引《灵枢经·营卫生会》称“五脏六府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气,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⑦理:顺。⑧一止:一直止酒。⑨扶桑: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木名,传说是日出之处。⑩涘:水边。⑪清颜:容颜清新。⑫祀:年。
译:
居住地处城市边,逍遥自在好清闲。
每天坐于高树下,每天流连柴门里。
吃的美味是园葵,幼子使我最快乐。
平生还未曾戒酒,戒酒让我不开心。
晚上戒酒睡不安,早上戒酒起不来。
每天都想要戒酒,五脏六腑气不顺。
只知戒酒不快乐,不知戒酒自己好。
原来知道戒酒好,不料今天真戒酒。
从此戒酒不再喝,戒酒好比到仙界。
新颜从此替旧容,长生何止千万年。
评:
酒是陶渊明的至爱,由爱酒到戒酒,叙写轻松幽默,虽然只是叙写隐居田园的简简单单的饮食起居生活,也充满了乐趣,表现了渊明安于田园,闲适自得。全诗二十句,每句用一“止”字,共二十处,不过,这些“止”字的意义不尽相同。《易·艮》:“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朱自清《陶诗的深度》称:“《止酒》诗每句藏一‘止’字,当系俳谐体。”据王瑶先生估计,此诗与《形影神》有关联,是对“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诗意的“加以畅叙”,即予以延伸。张彦《陶诗今说》以为本诗与《形影神》约写于同一年,即晋义熙九年(413),时诗人四十九岁。亦有不从此说者,说该诗作于晋元兴元年(402),诗人时年三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