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

其三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注:

①萧萧:寒风吹过树木的声音。②严霜:寒霜,浓霜。③出远郊:出殡。④嶕峣:高耸的样子。⑤幽室:指墓穴。⑥朝:白天,天亮。⑦向来:之前,先前。⑧托体:寄身。⑨山阿:山陵。

译:

郊外到处长荒草,风吹白杨萧萧响。

九月寒霜初降时,家人亲友送出殡。

墓穴周围无人住,到处是坟墓高耸。

马拉灵柩仰天啸,野外寒风萧瑟响。

墓穴之门一旦闭,以后永不见光明。

永远不再见光明,贤达之人也无奈。

先前送出殡的人,已经各自回到家。

至亲的人还伤悲,其他人已经遗忘。

死有什么值得说,不过是寄身山陵。

评:

一般认为这三首诗是陶渊明临终前的绝笔,写于元嘉四年丁卯(427)九月。据朱熹《通鉴纲目》,陶渊明死于是年十一月。这三首诗是陶渊明模拟汉乐府旧题而作,皆为假想之辞,乃陶渊明想象自己去世之后周围人的反应和自己的情形,感叹生命短暂,表现对死亡的达观,体现了陶渊明的生命观和生死观。李泽厚先生对这组诗评价很高,“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像这样动人地吟咏人生之死的诗,差不多可以说绝无仅有。这里有一种深刻的悲哀,但又是一种大彻大悟的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