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长闭。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注:

①寝迹:即言隐居。②衡门:以横木为门,指简陋的住处。③翳翳:阴暗的样子。④箪瓢:《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⑤遗烈:古之志士。⑥固穷:安于穷困。语出《论语·卫灵公》:“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固穷”一语,在陶渊明诗中多次出现。

译:

我在衡门下隐居,远远地与世隔绝。

进退之间无人知,白天这柴门常闭。

到了岁暮冷风吹,雪下得昏天黑地。

侧耳听不到声音,眼前白茫茫一片。

寒气猛烈吹襟袖,箪食瓢饮不常有。

空空房屋很冷落,完全没有开心事。

遍览千载圣贤书,经常见到古志士。

他们的节操难及,空得这固穷之名。

仕途既然走不通,隐居怎能算守拙。

借此诗来寄我意,除了你谁能领会。

评:

如题,这是一首寄赠诗,但从内容来看,实是陶渊明隐居田园,远离人群,面对寂寞和贫病重重考验,吟咏内心的愁闷,坚定自己的情怀与志意,表明固穷守节的决心。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五:渊明诗云“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只十字,而雪之轻虚洁白尽在是矣。后来者莫能加也。清蒋薰评《陶渊明诗集》卷三:“于无可悦时,读书遣闷,故是巧于用拙。”清沈德潜选《古诗源》卷八:渊明咏雪,未尝不刻划,却不似后人粘滞。愚于汉人得两语,曰“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于晋人得两语,曰“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于宋人得一语,曰“明月照积雪”,为千古咏雪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