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荆轲①

咏荆轲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21。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22,千载有余情。

注:

①荆轲:事迹见《史记·刺客列传》,“荆轲,其先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燕太子招募勇士刺杀秦王,荆轲为人所荐,深受太子优待,后来带着燕国督亢地图奉献秦王,并在地图中藏一匕首。临行时,燕太子丹和众宾客为他在易水边饯别。至秦,见秦王,献上地图,“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杀不中,被杀。②燕丹:即燕太子丹。③士:指春秋战国时诸侯所供养的门客。④百夫良:能敌百人的勇士。⑤死:为……而死。⑥素骥:白马。⑦广陌:大道,大路。⑧雄发:怒发。⑨危冠:高冠。⑩长缨:指用来系冠的丝带。⑪易水:在今河北省易县西。⑫渐离:指高渐离。⑬筑:乐器名,似筝,十三弦,颈细而曲。⑭宋意:燕国勇士。⑮商音:古乐音阶名,五音之一,声音比较悲凉。⑯羽奏:指羽声,声音比较激昂。⑰飞盖:指车行如飞,极言其迅速。盖,车篷。⑱凌厉:勇往直前的样子。⑲逶迤:曲折绕远的样子。⑳豪主:秦王。21怔营:惊恐,害怕。22没:指荆轲被杀死。

译:

燕太子丹善养士,立志向强秦复仇。

招集敌百人勇士,到年终得到荆轲。

荆轲愿为知己死,携带宝剑辞燕京。

白马在大道嘶鸣,众宾客为我送行。

怒发皆竖冲高冠,勇猛气概冲帽缨。

众人易水边饯行,满座是英雄豪杰。

渐离击筑放悲声,宋意伴唱放高声。

萧瑟冷风江边过,水波动荡寒意生。

商音悲凉催人泪,羽声高亢震人心。

荆轲心知去难归,且把英名传后世。

登上马车不回头,车盖如飞入秦庭。

勇往直前度万里,曲折绕远过千城。

展开地图匕首现,荆轲行刺秦王惊。

可惜剑术不够精,谋刺秦王未成功。

荆轲被杀已多年,侠义精神千古传。

评: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热情赞颂荆轲为报燕太子丹的知遇之情,舍生忘死,谋刺秦王而被杀死的壮举。不但在写作上注意区分详略,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着重塑造荆轲义无反顾的勇士形象,而且表现出慷慨激昂的诗风,迥异于陶渊明田园诗平静恬淡的风格。宋代理学家朱熹说:“渊明诗,人皆说平淡,余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的人如何说得这样言语出来。”[1]宋人真德秀也说:“以余观之,渊明之学正自经术中来……细玩其辞时,亦悲凉感慨,非无意世事者。”[2]

【注释】

[1](宋)黎德靖编《朱子语类》卷一百四十一,明刊本。转引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史教研室编《陶渊明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4年,第74页。

[2](宋)真德秀《跋黄瀛甫拟陶诗》,《真文忠公文集》卷三十六,《四部丛刊》影印明正德刊本。转引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史教研室编《陶渊明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4年,第1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