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柴桑①
山泽久见招②,胡事乃踌躇?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③。良辰入奇怀,挈杖还西庐④。荒途无归人,时时见废墟。茅茨已就治⑤,新畴⑥复旧⑦。谷风⑧转凄薄,春醪解饥劬⑨。弱女虽非男⑩,慰情良胜无。栖栖⑪世中事,岁月共相疏。耕织称⑫其用,过此奚所须。去去百年⑬外,身名同翳如⑭。
注:
①刘柴桑:即柴桑令刘遗民,刘义庆《宣验记》记载:“刘遗民,彭城人。家贫,卜室庐山西林中。”沈约《周续之传》记载:“续之入庐山,时彭城刘遗民遁迹庐山,陶渊明亦不应征召,谓之‘浔阳三隐’。”慧远《刘公传》和《与隐士刘遗民等书》、萧统《陶渊明传》以及《莲社高贤传》等皆有记录。②山泽久见招:指刘遗民招陶渊明入山隐居结社。据《莲社高贤传》:“远法师与诸贤结莲社,以书招渊明。渊明曰:‘若许饮则往。’许之,遂造焉。忽攒眉而去。”③索居:离群独居。《礼记·檀弓》:“子夏曰:‘吾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④西庐:西田之庐舍。⑤治:修理,修整。⑥新畴:新田。⑦:开垦过两年,第三年治理的旧田。⑧谷风:东风。⑨劬:劳苦。⑩弱女虽非男:魏晋人好为酒品目,此以弱女非男喻酒之醨薄。⑪栖栖:不安的样子。⑫称:符合,满足。⑬百年:指一生。⑭翳如:隐藏,埋没。
译:
朋友久邀入山林,因为何事而犹豫?
只因有亲人朋友,不忍离开而独居。
良辰美日心情好,提起拐杖回田舍。
沿途荒芜无行人,不时看见破房子。
茅屋已经修整好,新田旧田皆整治。
东风渐渐变凄冷,春酒可以解饥劳。
春酒虽然味淡薄,抚慰我心胜于无。
世间事让人不安,时光流逝渐远离。
耕田织布供家用,超过家用非所求。
时光流逝百年后,身体名声皆埋没。
评:
这首诗反映陶渊明与当时隐士的区别。不仅远离官场,也远离世俗,惟愿与亲人、朋友、邻居相互往来,超脱世俗名利和世间俗事,安心躬耕田园,以饮酒自乐,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清人蒋薰评《陶渊明诗集》卷二:“酬和刘柴桑二诗,情真趣适,虽寄世中,却游人外。”温汝能纂集《陶诗汇评》卷二:“陶诗真旷,其品格固高出晋人,亦非唐人所能及也。”方宗诚《陶诗真诠》:“‘耕织称其用,过此奚所须。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得君子居易以俟命之义。素位而行,不愿乎外,利念名念扫陶净尽,岂可以旷达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