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二疏

咏二疏

序:《汉书·疏广传》:广字仲翁,为太子太傅。兄子受,为太子少傅。在位五岁,广谓受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今仕宦至二千石,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相随出关,归老故乡,不亦善乎?”即日上疏乞骸骨,宣帝许之。公卿、大夫、故人、邑子设祖道,供帐东都门外,送者车数百两。观者皆曰:“贤哉,二大夫!”广归乡里,日具酒食,故旧宾客与相娱乐。

注:

①乞骸骨:请求辞官,告老还乡。②祖道:古代送别远行者时祭祀祈福和设宴的礼仪。③供帐:古代为远行者宴会饯别而在路旁设置的帷帐、用具和饮食等物。④此序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有,汤汉注《陶靖节先生诗》无,陶澍《陶渊明集辑注》引毛晋绿君亭本云:“疑后人增入。”姑存于此。以下《咏三良》之序亦存疑,其留存情况仿此。

译:

《汉书·疏广传》记载:疏广字仲翁,为太子太傅。其兄子受为太子少傅。在位五年,广对受说:“不过分追求荣誉方不受屈辱,不过分聚敛财富方不会危险。现在为官至二千石,立下官名,现在不离开,担心以后遭遇祸患,不如咱们父子们一起辞官,归老故乡,不也是很好吗?”即日就向皇帝上疏,请求告老还乡,汉宣帝同意了他们的请求。离开的时候,公卿大夫和朋友旧交都来到路边为他们祈福和饯行,东都门外摆满送行的帷帐、物品,送行的车辆多达数百两,围观的人们都说:“贤人啊,这两位大夫!”疏广回到故乡,每天准备酒食,款待亲朋旧友,与他们一起饮酒娱乐。

大象转四时,功成者自去。借问衰周来,几人得其趣?游目汉廷中,二疏复此举。高啸返旧居,长揖储君傅。饯送倾皇朝,华轩盈道路。离别情所悲,余荣何足顾。事胜感行人,贤哉岂常誉。厌厌闾里欢,所营非近务。促席延故老,挥觞道平素。问金终寄心,清言晓未悟。放意乐余年,遑身后虑。谁云其人亡,久而道弥

注:

①大象:大道,指大自然。《老子》:“大象无形。”《老子》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河上公注:“象,道也。”成玄英疏:“大象,犹大道之法象也。”②衰周:指东周。③趣:意趣,旨趣。④高啸:高歌。包含志趣高洁,辞官归隐之意。⑤长揖:辞谢之意。⑥储君傅:指太子太傅和太子少傅之职。⑦华轩:华贵的车驾。⑧厌厌:安逸的样子。⑨近务:指俗务。⑩促席:指座位靠近。⑪挥觞:举杯。⑫问金终寄心:据《汉书·疏广传》,指疏广子孙托人问疏广,关心他留有多少钱财为后人置办房舍田产。参见陶渊明《杂诗》其六云:“倾家时作乐,竟此岁月驶。有子不留金,何用身后置。”⑬清言:明澈通达之言。⑭晓未悟:晓谕那些不明白之人。⑮放意:纵情。⑯余年:残年,晚年。⑰遑:暇。⑱恤:忧虑。⑲弥:更加。⑳著:显著。

译:

大自然四季轮转,功成名就即归去。

请问自东周以来,几人领悟这真意。

放眼两汉的大臣,只有二疏功成去。

高歌隐逸回故乡,辞谢君王太傅职。

饯别送行震皇朝,华贵轻车满道路。

离别之情让人悲,为官荣誉何必念。

二疏事迹感世人,贤人之赞岂常有。

安逸享受乡野乐,所务不再是俗事。

与故老一起饮宴,举杯叙往昔旧事。

后辈关心留金钱,道理说尽终不悟。

纵情让晚年欢乐,哪有时间忧身后?

谁说他们已去世,年岁越久道越著。

评:

这首诗意在阐明自然界的道是盛衰有时,人生的道是功成身退。叙述二疏在官高位显之时知足知止告老还乡,离去的时候,同僚、故旧和朋友皆来送别,一时盛况,赢得贤人的赞誉。及至二疏回到家乡,又与朋友旧交一起饮宴,散尽家财,乐享晚年。诗人不禁称叹二疏之高名流传、永垂不朽,字里行间,俨然以二疏为自己人生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