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①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

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世情。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叩枻新秋月,临流别友生。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昭昭天宇阔,皛皛川上平。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投冠旧墟,不为好爵縈。养真21衡茅22下,庶23以善自名。

注:

①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赴假,假满赴职。江陵,今属湖北,时为荆州镇地。涂口,地名,一作涂中,今湖北安陆境内。②闲居:即隐居。《礼记·孔子闲居》郑注:“退燕避人曰闲居。”潘岳《闲居赋》李善注:“不知世事,闲静居坐之意也。”③三十载:疑作“二十载”。据陶渊明自述,“向立年”(二十九岁)始为江州祭酒,少日自解归。四十七岁复至荆州入桓玄幕,其间闲居十九年,举其整数为二十年。④尘事冥:与尘俗之事远隔。尘事,世俗之事。⑤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世情:敦,崇尚,注重;世情,亦作“俗情”,世俗之情。⑥西荆:即荆州。据李善注:“西荆州也。时京都在东,故谓荆为西荆。”⑦叩枻:划船。《楚辞·九歌·湘君》:“桂棹兮兰枻,斫冰兮积雪。”王逸注:“枻,船旁板也。”⑧友生:朋友。⑨将夕:将近傍晚。⑩湛:清澈。⑪虚明:空阔明亮。⑫昭昭:明亮。⑬皛皛:皎洁明亮。⑭怀役:心中牵挂仕途之事。⑮中宵:半夜。⑯商歌:指自荐求官。用宁戚的典故。宁戚,卫国人,听说齐桓公称霸,无因自达,将车自往,乘桓公出,商歌车下,桓公闻之,慨然而悟。⑰耦耕:两人并肩而耕,此指隐居躬耕。《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⑱投冠:指辞官。⑲旋:返回。⑳旧墟:旧家,指故乡旧居。21养真:养性修真,保持真朴之本性。22衡茅:简陋的房子。衡,同“横”;茅,茅草屋。《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23庶:庶几,差不多。

译:

回忆闲居三十年,已经与世俗隔离。

读书吟诗增爱好,田园生活远世情。

为何离开此生活,前往遥远那荆州。

秋月升起启行程,临水告别众朋友。

将近傍晚凉风起,夜半天朗气清明。

明月皎皎天开阔,河流澄静泛银光。

心中挂怀不暇睡,半夜犹自独远行。

自荐求官非我能,依恋躬耕在田园。

辞官立刻回旧居,不再谋求富与贵。

茅蓬草舍养性情,希望以此留美名。

评:

这是一首行旅诗。据诗题,此诗作于晋安帝隆安五年辛丑(401)。诗中追忆过去闲居读书生活,超脱世俗的性情。再转到写现在离开家乡,前去求仕的艰辛。描写的夜景清虚寂静,夜空寥阔,超逸放旷。最后写不适合为官,依恋的是躬耕生活,决定辞官归隐,以养真保善。其中,写新秋月上,凉风乍起,夜景虚明,天宇空阔,江波平静,着力描写秋江夜景,正是反衬役事在身、中宵孤行之苦,足以引发深思。清人蒋薰评《陶渊明诗集》卷三称:“篇中澹然恬退,不露怼激,较之《楚骚》,有静躁之分。”清杨雍建评选《诗镜》十《晋第三》称:“‘叩枻新秋月,临流别友生’,景色如次,清湛无滓。”清张潮、卓尔堪、张师孔同阅《曹陶谢三家诗·陶集》卷三称:“安贫乐道,绝无勉强,方能建此言。诗意安闲可爱。”清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笺》卷三称:“此与上《经曲阿》《阻风》二诗,皆作客思归之意。公自谓性爱闲静,不慕荣利,于此诗起结数语,尤可想见。”清方宗诚《陶诗真诠》:“‘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世情’‘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渊明念念不忘《诗》《书》,不忘善,与庄、列之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