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三良①

咏三良

序:三良,子车氏子奄息、仲行、针虎。穆公殁,康公从乱命,以三子为殉,国人哀之,赋黄鸟。

注:

①三良:三位良人,指秦国子车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和针虎。据《左传·文公六年》载,鲁文公六年(621),秦穆公死,命以奄息、仲行、针虎殉葬。三人皆子车氏之子,国人以为良人,为之哀悼,并作《黄鸟》诗,刺秦穆公。②乱命:指人临死前神志昏迷时留下的遗嘱。

译:

三位良人,指的是子车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和针虎。秦穆公去世,康公听从他的遗命,让子车氏三个儿子殉葬,秦国人都为他们悲伤,并为他们作《黄鸟》诗以讽秦穆公。

弹冠通津,但惧时我遗。服勤尽岁月,常恐功愈微。忠情谬获露,遂为君所私。出则陪文舆,入必侍丹帷。箴规已从,计议初无亏。一朝长逝后,愿言同此归。厚恩固难忘,君命安可违。临穴惟疑,投义志攸希。荆棘笼高坟,黄鸟声正悲。良人不可赎,泫然沾我衣。

注:

①弹冠:指出仕。据《汉书·王吉传》载:“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②乘:占据。③通津:显要官职,显要地位。④服勤:服侍,效劳。《礼记·檀弓上》:“服勤至死。”孔颖达疏:“服勤者,谓服持勤苦劳辱之事。”⑤尽岁月:指长年,终年。⑥谬:错误。⑦获露:得到显现。⑧私:偏爱,宠爱。⑨文舆:雕饰华美的车子。⑩丹帷:红色帷幕,指穆公寝居之所。⑪箴规:规劝,劝谏。⑫向:或作“响”。⑬亏:缺,欠缺。⑭同此归:一道去死。张守节《史记正义》引应劭曰:“秦穆公与群臣饮,酒酣,公曰:‘生共此乐,死共此哀。’于是,奄息、仲行、针虎许诺。及公薨,皆从死。”⑮临穴:面对坟墓。⑯罔:无。⑰投义:献身于义。⑱攸希:希望,愿望。⑲赎:挽回,此指死而复生。⑳泫然:伤心流泪的样子。

译:

出仕占据显要职,只担心为世所弃。

终年尽心侍君王,常担忧立功太少。

忠心错误地展现,于是为君王偏爱。

外出常陪侍车驾,入朝必侍奉寝息。

有规谏言听计从,所提建议无欠缺。

一旦君王辞世后,愿意与君同赴死。

君王厚恩本难忘,君王命令怎能违。

面对坟墓无迟疑,为义而死乃志向。

如今坟墓满荆棘,黄鸟声声鸣悲音。

三位良人难复生,伤心落泪湿我衣。

评:

一般认为此诗约写于宋武帝永初二年(421),意在强调秦穆公宠臣奄息兄弟三人不但在穆公生前忠心耿耿,而且穆公死后亦重视承诺,为义赴死,赞扬了他们的忠贞和侠义精神。王瑶先生以为诗人吟咏三良意在颂扬张祎不肯毒死零陵王而自饮毒酒先死的忠义行为,这种说法颇受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