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过程
一、选题策划上:抓住关键节点提前策划。做好重大主题宣传,首先需要契合重大的节点。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开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为脱贫攻坚提供了一把“金钥匙”。2017年11月3日,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四周年。华龙网在年中进行下半年重点选题策划时,便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方向,将目光瞄准基层,经过大量收集、整理和筛选之后,决定以巫山县下庄村修路为选题,进行重点策划。十九大闭幕后,在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发出掷地有声的庄严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再次彰显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决心。报道紧抓节点,紧紧围绕“一个不能少”来呈现、推出,非常及时,服务大局。
二、采访上:两度深入大山走转改。为做好报道,华龙网派出十余人次包括首席在内的文字、摄影、摄像记者采访团队,两度驱车8小时,深入离主城500多公里的天坑中的下庄村进行蹲点采访。首次进山时,当地刚结束一轮暴雨,造成沿途不同程度的落石,道路通行受阻,当地村民正对遭受损毁的进村路进行抢修,车辆根本无法通行。于是,记者徒步进入下庄村,一路上记录了下庄修路人最真实的心路历程。记者真正与当地村民吃在一起、住在一起,融入下庄的生活,所以采访到了最接地气的素材。仅采访就前后持续一个多月,因部分当年修路人已迁离下庄,在外地打工、生活,记者又辗转多地联系走访,前后共采访20余人,录制了近500分钟的视频素材,拍摄了200余张照片,收集了大量文字资料,由此理清了修路过程中的一个个故事,为后期的成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是这种俯下身、沉下心的采访方式,让最后呈现出来的作品更具深度、厚度,也更加有温度,一改常规重大主题宣传的风格,以一种走心的形式引发读者共鸣,从而形成受众主动进行传播的效果。
三、后期编辑上:精心打磨,力求尽善尽美。在前期采集的丰富素材基础上,后期编辑过程中精益求精,十余次召开编辑碰头会,对文稿编辑、专题制作、视频制作等进行头脑风暴,专题设计十易其稿,最终确定了“路·历程”“路·影像”“路·信念”“路·故事”等专题形式。除专题设计外,该报道还采用多种手段和形式,深度稿件、视频、H5、高清图片、VR全景、原声再现、手绘漫画等多种产品矩阵,根据内容选择呈现形式,实现影响力、传播效果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