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车间里藏着智慧“大脑”
今日重庆记者 周瑞丰
从一名普通工厂工人干到车间经理,陈尚明用了20年。20年时间里,陈尚明目睹了工厂从传统走向智能的变化。通过构建智能化生产系统、生产设施,陈尚明所在的智能工厂效益已开始逐渐显现,“人工成本降低了20%,产能却提升了30%”。
9月的一个清晨,陈尚明一如既往换上工作服,穿过风淋室,吸净身上的灰尘后,走进SMT车间开始一天的工作。
从一名普通工人到车间经理,陈尚明在重庆盟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干了20年。
跟随陈尚明,我们在这家高新企业的智能工厂,寻找智能“智”造的奥秘。
生产线上的变化
陈尚明供职的公司,是一家位于中国智谷的企业。进入车间后,陈尚明抬头紧盯着入口处一块实时生产数据看板,研究了半天。
他说,之前如果想看生产数据,必须得等到第二天人工统计的报表。如今一切都智能化了,他随时都能掌握当前的生产状况。
从搜集纸质资料,到实时查看生产数据,只是陈尚明所在工厂由传统向智能转变的一个缩影。
陈尚明所在的SMT车间,是盟讯科技智能装备最齐全的车间,这里有16条中高速智能生产线,可以生产包括电子、通信、安防三大类别数百种产品。
“这条生产线,主要生产摄像头主板。”来到SMT3S生产线旁,陈尚明给我们讲解智能工厂的生产流程,“SMT3S生产线的原材料由电阻电容构成,线路上安装了SPI自动锡膏监测仪、贴片机、FCT检测机等智能设备。”
“以前需要人工操作的环节,现在都被智能设备代替了。当工人想换料的时候,只需用PDA扫描机扫描一下原材料的编码,便可以自动换料,这也大幅度减小了差错率。”陈尚明还说,生产线上的FCT检测机,是非常重要的智能装备,“它能够根据每件产品写出对应的程序,通过检测信号,只需要30秒便可以检测出摄像头的清晰度,从而大大降低不合格产品的概率。”
离开FCT监测机,陈尚明来到了车间尽头——智能仓储所在地。
只见3个白色的巨大仓库矗立在这里,每个仓库的占地面积虽然只有10平方米左右,但内部可以储存2000份原材料。
仓库前,是不停挥动的机械手,飞快地从仓库里拿取原料。原料拿出后就被放进AGV的小车里,小车会沿着固定线路到达生产线附件的线边仓。
作为临时存储点,所有物料信息及位置信息均存储在线边仓的内部系统里。需要哪种原料,只需输入编码,线边仓所对应的位置便会亮灯,方便生产取用。
在库房内,工人正在这间智能车间有序地操作,陈尚明说,“过去,工人得把物料放在货架上,通过人工边找边抓取,开放式货架的温度因为不好控制,对电路板有极大影响。智能仓储的运用提高了物流作业效率,最大化降低人工干预,减少作业的出错概率。”
设备装上智慧大脑
拥有了先进的智能装备,更需要实现信息共享,以便更加智能地为生产服务。
2015年,这家位于中国智谷的企业联合重庆大学研发了MES制造执行管理系统。
这个系统,可以让生产管理系统适应多种生产模式,管理覆盖整个生产纵向流程。“这就相当于给每个智能设备安装了一个智慧大脑,不同设备之间的信息能够互相传递,真正实现智能化。”盟讯科技副总经理欧国栋说。
除了让设备之间的信息有效互通,MES系统还有更大作用。
“通过几个批次的生产,MES系统便可以储存产品的各种信息,并根据每条线的生产状况进行自动决策,将产品安排到最适合它的生产线。”身为公司副总经理的欧国栋坦言,这套系统让自己的工作轻松了不少,“MES系统收集的大量数据,解决了以前人工统计带来的各种问题,在对数据进行分析后,还能反过来指导生产。”
装备了智能系统和智能设备的工厂,效益逐渐显现,欧国栋告诉我们:“如今,盟讯科技的人工成本降低了20%,产能却提升了30%。”
在刚刚结束的智博会上,盟讯科技就展示了他们在智能工厂的新成果——二代智能仓储。
“模组化的结构使得其可以任意拼接,360度旋转的新一代机械手能够大幅度提升智能仓储的工作效率。”欧国栋说,“今年下半年,我们将对其他几个车间进行智能化升级,真正实现从组装到测试,再到包装等各个生产环节的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