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能住新屋 路修好前想都不敢想

还能住新屋 路修好前想都不敢想

寒冬腊月、冰雪未消,但宽宽窄窄的水泥路,穿行在富裕村的土家、苗家寨子间,让冬天的山村不再与世隔绝,也让村民有了更多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7月倒了路(指硬化),我就开始修屋,10月就住进来了。”大龙门山上,熊朝发在自家新房的堂屋燃一堆炭火,招呼着记者坐下,“老屋有30多年了,破得不像样子。”

熊朝发早就想整修房子,却因为道路难行,材料无法运上山而一拖再拖,“路修好了就把材料拉上来修了。这辈子还能住新屋,以前想都不敢想哦。”

去年7月路修好后发生的许多事,都是村民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8月开始,每天都有人开着车子到山上来耍。”海拔超过1100米的大龙门组,夏天天气凉爽。得知上山的路修好后,不少隘口场镇和秀山县城里的居民,开始选择到大龙门山上避暑。他们大多会选择在大龙门组的村民家中用餐或小住几日,并给予一定的费用。

“地里种的菜叶子、洋芋、红苕,他们都觉得好吃。”两个多月时间,熊朝付家中接待了近百人,收入3000多元,“还卖了些鸡子和腊肉,鸡子一斤20元,腊肉一斤40元。”

“等细娃回来了,我再和他商量,看是不是把自家的房子修下,到热天家能住更多人。”锅里的肥肉,依旧“嗞嗞”冒油,熊朝付嘬一口烟,往火塘里加了些柴火。

熊朝付要做的事情很多,除了整修房子,他还计划着多养些鸡子、多熏点腊肉,还要再种上六七亩核桃,“村里发展核桃种植,之前种了25亩。去年开始结果子了,今年可以多种点。”

屋里,熊朝付和记者闲话家常;屋外,传来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

“细娃要腊月二十七才能回来。怕又是哪家人买了车子开回来了。”熊朝付扳着指头数着,路修好后,37户人家的大龙门组,已有10家人买了轿车,“这下寨子里闹热了。这才像过年嘛!”

作品标题 “今年回来方便,车子能开拢屋”

参评项目 通讯

作  者 周勇 陈维灯

责任编辑 张国勇 张信春

刊播单位 重庆日报

首发日期 2018-02-11

刊播版面 第3版要闻

作品评价

采访深入,文字细腻,人物刻画生动,充分反映了基础设施建设对偏远山区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采编过程

编委带队,在严寒天气下,深入秀山偏远乡镇,到白雪皑皑的高山村子采访,是一次深入的“走转改”采访。

社会效果

文章被众多门户网站转载,取得良好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