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加速 重庆电商如何破短板出爆款
重庆商报记者 孙琼英 李阳
一边是快速增长,一边是高淘汰率和低活跃度。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我市电商发展,仍受适销产品不足、人才欠缺、配套欠完善等因素制约。按照《重庆市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20年,重庆电子商务交易额要突破18000亿元。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要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多方位破局。
市场
优胜劣汰促进行业规范 2020年交易欲破18000亿
针对重庆电商淘汰率较高,活跃度不够等问题,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行业优胜劣汰属于正常现象,这会促使行业更加健康规范地发展。
“从被淘汰的网商来看,主要有四类。”重庆网商产业园负责人张达巍介绍,一是传统企业粗放转型的,这类型的网商往往存在运营理念、人才队伍等跟不上的问题;二是代运营企业,他们没有自己的产品,往往受制于产品提供方,一旦把品牌做好做大,品牌方就会存在收回自营的情况;三是没有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产品太单一的网商,也走不长久;四是资金跟不上、融资难的企业。
对此,重庆晚妮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邓胜全深有体会。“我代理的一个电视品牌,当时网络销售在重庆已做到行业前列,结果被品牌方收回,甚至连团队都被挖走。”邓胜全说,自己的网店最多时达9个,涉及多个领域,但都不是自己的产品,很难做大。
在重庆智汇电子商务规划研究院院长姚章看来,由于电商行业是新兴领域,行业规范欠完善,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淘汰是正常现象。随着电商法的施行,全行业淘汰力度或会进一步增加。但重庆的电商发展市场,依然值得期待。
记者从市商务委方面也了解到,按照《重庆市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20年,重庆电子商务交易额要突破18000亿元。全市将通过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加强电商主体培育、完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等多个方面促进电商发展。
瓶颈
适销产品、配套不足 制约重庆电商发展
不过业内人士也坦言,重庆电商发展仍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约。首先便是受产业基础影响,适销产品较少。
市商务委电商处处长何渡表示,总的来看,重庆电商发展迅速,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重庆多以装备制造、汽车工业等产品为主,并不适合网络销售。从本地的产品角度说,缺乏适合网络销售的焦点产品与竞争力产品。
对此,姚章也表示,如杭州、广东等网商发达地区,都是轻工业较发达的地区,而重庆恰恰是重工业占优势。从相对有优势的农产品品牌数据来看,目前全市有效期内“三标一品”产品共2740个,全市区域农村产品公共品牌22个,对重庆来说,农产品品牌仍相对偏少。同时,当前很多农产品的销售仍为鲜果销售为主,季节性强,适销时间短,缺乏深加工产品。
其次,不少业内人士表示,重庆比较缺乏网络运营的中高端人才。由此造成电商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对商业模式、产品研发设计、营销包装等方面,重庆电商更多的是去复制,没有创新,先发优势不明显。
重庆易宠科技创始人之一的余振表示,重庆电商发展,一缺想法,二缺实现想法的人才。“在重庆的整个电商圈,顶尖的架构师、策划师、营销包装等人才尤其稀缺。与之对应的是,单个企业引入人才或培养人才的成本极高,培养出来了还不一定留得住。”
再则就是支撑配套体系还有待完善。姚章表示,目前我市有不少电商集聚区,但大多都处于物理集聚的初级阶段,孵化能力有限,对行业和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可复制、能延展的运营模式探索周期较长。如与电商发展配套的物流快递,各个区县还存在差异。与沿海经济发展地区相比,物流快递成本较高、效率较低、覆盖面窄;部分偏远区县还未能真正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难题;冷链物流发展相对滞后,仓储布局建设与配送体系未形成较好的市场化发展机制。
突围
大力培育适销产品 打造网络“爆款”
重庆电商如何突围?
在何渡看来,重庆消费品工业正在发展升级,如食品饮料、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等正在快速发展。引导相关企业生产、培育适合互联网销售的产品、品牌,这将是下一步重庆电商的增长力所在。
姚章也表示,网销品牌的产品标准化程度高、品质较好,在网购者中具有超高口碑,更容易被打造成“爆款”。如重庆“奉节脐橙”地标品牌,在2017年第三届中国果业品牌盛会上,以26.25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全国橙类第一名;巫山脆李、恒都牛肉、桥头火锅底料、老四川牛肉干等企业品牌农产品也受到网民追捧,上了重庆网销爆款排行榜。但重庆需进一步加大网络品牌的培育,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品牌培育并搭建平台推广重庆网销品牌。
在如何打造网络爆款方面,贡天下电子商务重庆公司总经理吴伟峰的建议是“借船出海”和“整合营销”。吴伟峰说,目前,国内电商已形成阿里系、京东系主导的局面,想要再建平台突围,难度极大。更多的企业,需要思考如何“借船出海”,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大平台资源。
比如,贡天下进入重庆后,联合聚划算、聚美优品等,把重庆的巫山脆李、涪陵榨菜、奉节脐橙等重庆特产包装成网红商品。“在贡天下介入前,乌江榨菜、奉节脐橙等均有网店,但在聚划算等平台上却难以开展活动。”吴伟峰介绍,其背后的原因就在于产品规模小、缺乏组织、缺少统一的包装、物流以及标准,难以获得大平台的支持去开展大型的品牌活动。
吴伟峰告诉记者,最近三年来,贡天下联合聚划算、唯品会等大平台,组织了“汇聚重庆”“抢空重庆”等近10场重庆本地品牌商品的大型主题推广活动,每次活动都吸引了数十个重庆品牌参与。其中,第一场整体推广活动,重庆贡天下2016年联合阿里巴巴聚划算推出的“汇聚重庆”农产品电商特卖活动,共有重庆小面、涪陵榨菜、火锅底料等64款重庆特产参与。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活动在淘宝直播平台同步上线,并利用网红直播的巨大流量,仅涪陵榨菜就卖出了15632件(一件100小袋)。这相当于其全市商超渠道一个月以上的销量。
此外,贡天下经过一年多的组织梳理,让奉节脐橙实现标准化包装,并在去年和今年连续两年打造单品爆款“奉节脐橙”,单次活动最多可销售8万份以上,单季销售1000吨以上。这不仅让奉节脐橙在线上迅速树立起鲜明的地域品牌形象,而且价格还得以明显提升。
企业政府齐发力 加强行业深度引导
米斗班运营总监赵晓林分享表示,以食品板块为例,重庆具备生产、研发等基础,但缺乏品牌和好的营销模式。重庆电商的出路,还要靠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
“我接触过不少重庆的传统企业,他们最大的问题还是‘思想问题’。”赵晓林表示,目前很多传统企业宁愿线下打折投入,也不愿去线上营销,欠缺经济意识。从战略层面来看,这些企业的产品线意识也不够。
“我曾经接触过一家销售豆瓣的企业,他们只生产豆瓣,开个网店也只销售这种单一产品。”赵晓林说,销售豆瓣一种品类,和销售豆瓣加几种其他调料的物流、运营成本并不会增加太多,但这些产品的消费群体却可以相互补充和带动,从而降低成本。企业应该“读懂”消费者的购物心理,通过丰富产品线来扩大营收规模。比如,消费者购买了方便火锅,他就有可能购买酸辣粉、小面、豆干等其他方便速食。
除了产品线外,团队的专业性也尤为重要。在专业电商人才较为欠缺的情况下,传统企业转型电商,选择与电商代运营公司合作,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赵晓林看来,重庆电商发展,除了企业的努力外,还需要政府进一步支持。而这种支持不是租金补贴等简单的扶持,而是从源头上加强行业引导,促进良性竞争。赵晓林说,重庆也有小面、陈麻花等特色食品,但当前都没有形成强大的“合力”。以陈麻花为例,此前在网络上销售还比较可观,但今年因商标事件等,网上搜索热度至少下降了三成。
在易宠科技余振看来,要解决重庆电商发展的“思想来源”和“将思想变现”的人才瓶颈。可以通过政府或者行业组织,邀请一些大咖常来重庆,启发重庆创业者对电商创业的思考,涌现更多“Idea”;同时,加强人才的引入和培训,能够快速尝试新的“Idea”,促进更多优质电商创业团队的出现。
姚章则表示,在人才和配套等方面,重庆需要进一步优化电子商务氛围和发展环境,加大对现有电商主体的培育力度,不断催生新生电商企业和平台涌现,成为重庆电商“领头羊”,引领重庆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
姚章最后认为,重庆工业是强项,未来在政府引导下,工业电商也不失为一个发力的方向。
他山之石
借力电商 柳州螺蛳粉年卖30亿
广西柳州是个工业城市,但如今其最出名的,也许是“螺蛳粉”。3年前,这道特色美食还是一碗7.5元。而现在借助互联网快车道,柳州的袋装螺蛳粉互联网日均成交量超过30万盒,年产值已达30亿元,并带动上下游产品等全产业链发展。在米斗班运营总监赵晓林看来,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靠政府引导推动而打造出的“网络爆款”案例。
据悉,为大力推进“互联网+螺蛳粉”,柳州专门出台了促进螺蛳粉产业电商拓市的工作方案,从培育柳州螺蛳粉电商龙头企业、实施电商产业园区“示范带动”工程、做好电商人才培育工作、举办柳州螺蛳粉电商节、引入知名快递物流企业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划。
据了解,今年,柳州还实施了螺蛳粉产业升级发展战略,通过实施编制一个规划、讲好一个故事、严格一个标准、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设立一个柳州螺蛳粉检测中心“六个一”工程,向2022年袋装螺蛳粉销售收入实现100亿元,配套及衍生产业销售收入实现100亿元等目标迈进。
链接>>>
首部电子商务法明年1月1日起施行
今后,保障电子商务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规范电子商务行为有了一部专门法。8月31日下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电子商务法(草案),这也是我国电商领域首部综合性法律。该法律将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届时,雇“水军”刷好评、删差评、搭售商品等一系列电子商务领域的消费“潜规则”,将因为这部法律得到进一步规范。
例如,明年起,商家刷好评行为将被禁止,擅自删差评的行为将让商家面临最高50万元的罚款。此外,“双十一”快递延期问题,共享单车押金退还问题,网约车平台的责任问题、跨境电商等消费者关注的热点问题,都在这部法律中有具体的体现。同时,电子商务法还明确将跨境电商和微商纳入管辖范围,对“微商”“网店”等经营行为的门槛予以明确。
作品标题 “重庆电商生死蝶变”系列报道
参评项目 系列报道
作 者 孙琼英 李阳
责任编辑 罗文 冯盛雍 何君
刊播单位 重庆商报
首发日期 2018-09-13
刊播版面 第9版、第10版、第11版公司观察周刊
作品评价
本组稿件关注重庆电商发展环境及本土电商成长模式,分析成败案例,破解制约瓶颈,整组报道反映了重庆电商发展整体概貌,数据翔实丰富,采访扎实充分,涉及问题牵系本土电商关心的焦点,行业话题性强,业界关注度高,体现了深邃的行业观察视角和策划性。
第9版《淘汰率高活跃度低 重庆电商不“来电”?》列举重庆电商失败个案,纵深揭示失败主要原因,如活跃度低、密度分布不均、缺乏领头羊等,让读者了解到了重庆电商发展目前所具有的行业及上市生态环境;
第10版《开网店咋赚钱?看这些网商掘金细分市场》解读重庆电商发展的成功案例,从具体选择和细化操作层面解析了其中“生机”;
第11版《“代谢”加速 重庆电商如何破短板出爆款》从本地行业和市场特点、宏观政策环境等方面,分析了重庆电商发展的主要方向。
采编过程
重庆智汇电子商务规划研究院发布《2018年上半年重庆市网络零售发展报告》,报告显示上半年我市累计实现网络零售额334.41亿元(不含跨境电商),同比增长25.62%。同时也指出,我市电商发展不均衡、上规模的网商企业少等问题仍较突出。记者由此展开调查采访,了解到我市电商企业存活率不高,以重庆网商产业园为例,淘汰率高达30%等事实,记者并联系多个失败案例、已经成功企业,看哪些因素制约了重庆电商发展,做得好的企业又是如何操作的,并采访业内多个专业人士,为重庆电商发展建言献策。
社会效果
该组稿件题材选点紧扣市政府有关发展重庆电商精神,主流高端;稿件刊发当日,大渝网头条及时转载,关注度很高。同时,搜狐、网易、凤凰网等也纷纷转载稿件。
全媒体传播效果
上游新闻APP刊发这组稿件后,综合阅读量突破20万次,其中稿件一以《一家店三年亏2000万元 重庆电商淘汰率高达30%》为题,阅读量为18.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