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记>>>

侧记>>>

比生命更重的承诺 让他们亲如一家人

2018年2月9日,随高飞老人一道,本报记者来到了綦江区三角镇彭香村,这里是张正其烈士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也是高飞魂牵梦萦、苦寻60多年的地方。

已经是一家人了

“只要走得动,我就会经常来!”

通向王天梅家小院的,是一条铺满石子的陡坡小路,小车开不上去。82岁的高飞一手提着水果,一手提着酒,一步一歇,徒步前行。

去年春节前,他也来给老嫂子拜年。

听说“幺爸”来了,王天梅的三儿媳妇刘德霞早早张罗了一大桌饭菜,把亲朋好友都请来了!张正其牺牲后,他的母亲哭瞎了眼,为了照顾婆婆,王天梅留在了家里,承担起了生活的重任。三年后,王天梅嫁给了张正其的弟弟张正中,生下三个儿子。如今,张家四世同堂,儿孙绕膝,20多人的大家庭,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王天梅的孙女、孙女婿也从杭州回家过年,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好久没这么热闹了!

高飞高兴起来,喝了一杯。他管王天梅叫“嫂子”,王天梅的几个儿女管他叫“幺爸”,已经是一家人了,只要身体允许,走得动,他就会经常来,而张家人到了重庆,也就是到了自己家里,高家也多了一房亲戚!

跨越60年的承诺

揭开尘封半个多世纪的记忆

张家“突然”多出一个“幺爸”,在不大的村子里传开来,也揭开了一段尘封半个多世纪的记忆。

“他找到我,打听抗美援朝中牺牲的三角镇人,叫张正其。”高飞的亲戚高荣春记得,2016年夏天,在一个隔房亲戚的六十大寿上,高飞记起高荣春是三角镇人,就来打听。高荣春很是震惊,那已经是60多年前的事了!“一般人找人,找个三年五载是有的,但让人感动的是,他找了60多年,而且离开綦江也已经30多年了,却一直记在心里不曾忘记。”

也有人觉得,他大可以不必再寻找。一个承诺,他已经尽力了!

但在高飞心里,“承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午夜梦回,高飞也曾想过,可能已经找不到了,张正其当兵时19岁,如果还在的话,已经是80多岁的老人了,也没听他说过还有孩子。

“再找不到,我就请志愿者帮忙,请媒体帮忙,也要找到!”高飞想,万一找不到,还有儿子,让儿子接着找!

英雄不应被遗忘

将写入镇史,永远传承下去

三角镇政府民政办主任罗正其听说高飞60多年寻找战友家人的故事,也专程赶来。罗正其说,高飞和张正其的革命战友情谊让人动容,也感人至深,他希望能将这段历史写入三角镇镇史,永远传承下去。

而这,也是高飞的心愿。

高飞说,在找到张正其的亲人之前,60多年里,他没向任何人提起过这段往事,包括他的妻子和儿子。高飞的妻子雷培贵说,她和高飞结婚这么多年,一直知道他在找人,但找谁?为什么要找?高飞之前从不曾提起。

这一次,通过重庆晨报和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讲出这个故事,高飞说,他不为名利,也不为金钱,正如电影《集结号》中,连长谷子地执着地寻觅139团3营9连47名战友的尸骸和名誉一样,在高飞心里,寻找战友的亲人,是比生命更重的承诺,无论过去多少年,都不会改变。

更重要的是,英雄不应被忘记!

抗美援朝烈士龙汉清的兄弟龙长荣证实,为了寻找哥哥的消息,2015年,他曾前往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在烈士“英名墙”上找到了哥哥龙汉清的名字,也找到了张正其烈士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