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篇 分别

A篇 分别

父母最后一次相见是探监

3岁以后,徐秀花就没有再见到过爸爸,在妈妈王小女的描述里,在徐秀花的心目中,爸爸是个了不得的人物——从小熟读四书五经、千字文,不但品质淳朴正直,还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

1926年,18岁的徐天宝在浙江临海参加国民党部队,后去海门(浙江台州市椒江区旧称海门)至上海的“孙中山号”货轮当保安。因为经常往返两地,徐天宝便从上海带来花样、丝布及花线,交给同村妇女绣花,再将绣好花的丝布带回上海去卖。在父亲的操持下,家中生活安乐,幼年的徐秀花隐约记得父亲抱她的双手有力而温暖。

1934年秋,徐天宝当班的货轮被警察查出藏有违禁物品,他受到牵连被关进大牢。当时王小女已有六个月身孕,毅然从海门乘轮船赶赴上海探监。

见到妻子,徐天宝既惊喜又心疼,安慰她:“我正直坦荡,既然是被冤枉的,终究会洗清冤情回家。”分别时,王小女依依不舍地回头看丈夫,徐天宝笑着对她挥挥手,示意她放心回去。王小女后来无数次对女儿说,要早知道后面发生的事,当时一定会多看丈夫几眼。

“不打败小日本绝不回家”

徐秀花保存的父亲徐天宝的照片

半年后,徐天宝从上海转押至安徽,1937年给家里来信说,抗战爆发,监狱没人管,遂随其他犯人逃出,在安徽跟着一位老先生教书。因为怕回来再次被抓,所以先在外面躲一阵子,伺机再回家。

到下一封信时,徐天宝说他已经到了四川,当了兵,生活艰苦,居无定所。但徐天宝在信中不忘叮嘱妻子:要让女儿有书读,千万不能给她裹脚。

又过了一年,徐天宝说自己当上了“小官”,请家里放心,回信地址是“四川省花龙桥乌岩嘴13号(音)”。

“妹妹妻”,徐天宝在信中这样称呼妻子。读信时,邻居有时还要打趣一番,不识字的王小女就垂着头笑。

每个月,家里都会收到徐天宝寄自四川的书信,询问家人情况。徐秀花9岁那年,日本军舰进攻临海市上盘镇白沙岛,炮轰沙基村,妈妈带着她逃到山上躲避。王小女也托人给丈夫去信说了日本人进攻之事,徐天宝回信叫她把以前所寄信件都烧掉,防止被日本兵搜出,“知道家里有人在当兵要杀全家的,小日本已杀了好多无辜百姓。”徐天宝在信里还说,以后寄信给他时,外信封写“徐展华”收,内信封再写“徐天宝”,地址还是四川省花龙桥乌岩嘴13号。

王小女赶紧把之前几十封来信付之一炬,她写信问丈夫,到底什么时候能回家。“不打败小日本绝不回家!”徐天宝在信中态度很坚决,告诉她全国都在抗战,自己现在不能离开,还说近日肠胃不好已做手术。

一封信和50块大洋“抚恤金”

徐秀花保存的父亲徐天宝的照片

再后来,有几个月没收到信,1942年农历八月,终于又等到了信,但却不是徐天宝写的。信中说,徐天宝已在六月病逝。信没有署名,只写是徐天宝的朋友。

看到这个消息,王小女呆了几秒,把徐秀花搂在怀里号啕大哭。徐秀花记得,那段时间,母亲每天以泪洗面,梦里也在呼唤“天宝哥哥”,日渐消瘦。

当年农历十一月,又有自称徐天宝朋友的人寄来50块大洋,让王小女到浙江省海门银行领取,并在信内说徐天宝安葬在四川省花龙桥(实为小龙坎)×寺后面第×具棺材,棺材头上写有“徐天宝”。

王小女托人回信说,朋友给的钱不能要,如果是国家抚恤就会收,她请这位朋友告诉其姓名以便把钱退还,并希望得到徐天宝更多信息。那位朋友谢绝了退款的请求,来回推了好几次就是不告知姓名,也没有提徐天宝的具体情况,几次通信后便再无音讯。

为保护家人,王小女把来信也扔进灶台烧了。想去找丈夫,但兵荒马乱的,要怎么去找?去哪里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