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后院见证农民企业家成长史

梁家后院见证农民企业家成长史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梁先才的陶瓷生产经营日益壮大。产品品种也从创业初期的200来种日用陶和简单的工艺陶,发展到现在的1000多种生活陶、包装陶、工艺陶、艺术陶、精品陶。如今,“荣昌安陶”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农民梁先才,也成为由自己土窑企业蝶变的重庆市鸦屿陶瓷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荣昌区陶瓷商会会长。

“这20多年并非都是一帆风顺,也有差点儿关门破产的时候。”梁先才说,2003年非典肆虐时,产品发不出去,销售一落千丈,工人们的工资半年多没钱发,但没有一个工人找他讨要,没有一个工人提出离开。“工人告诉我,看到仓库堆积如山的产品就知道企业遇到了困难,但我们愿意跟你老梁一起扛。”不仅工人们支持,自己的原材料供应伙伴也撂下话:老梁,货款先欠着,等缓过来再说。回忆往事,梁先才依然感动不已,“在大家的支持帮衬下,非典期间周围的企业大都停产歇业,而鸦屿厂没有停工一天。”非典结束后,仓库屯压的货品很快销售一空,老梁的企业也走出困境。

“老汉其实就是一个陶痴,厂里的生产经营大多都是我在帮他管。”二女儿梁洪萍悄悄告诉我们,近年柴烧陶兴起,父亲为了研究柴烧技艺也点火开烧。为了求证荣昌陶柴烧的极限会是一个什么效果,老梁采取多次高温烧制的方式专门烧了一窑产品。开窑后,几百件东西虽只成功了3件,但这3件精品引得好几个人出价7万元一个收购。

在鸦屿陶瓷的展示室里,梁先才用柴烧技艺烧制的工艺壶、工艺杯个个色彩斑斓,让人爱不释手。难怪老梁烧制的柴烧壶,市场价动辄七八千甚至数万元一把。

这几年,梁先才发明并获国家专利的“一种自动化的陶瓷酒瓶分拣输送装置”和“窑车车轮自动加油装置”投入使用后,不仅大大减轻了工人的体力劳动,更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梁先才家的后院,曾经风光一时的“红旗”轿车早已“退休”,静卧一旁,后续购买的“奔驰”“雷克萨斯”轿车,也被一辆“讴歌”越野车取代,而梁先才却把淘汰的这些车全部留了下来。

“准备在厂里腾个地方,把这些车和自己做的各个时期的陶器产品陈列出来。”梁先才告诉记者,不单是恋旧,因为这些车记录着我这个农民企业家的成长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