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为何少“独角兽”?

重庆为何少“独角兽”?

“独角兽”分布不均的背后,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不仅是重庆缺少“独角兽”,记者留意到,在今年的整个榜单中,入选企业绝大多数分布在北上广深等城市,整个西部地区,仅有成都和贵阳的两家企业上榜,而贵阳的这家物流企业,其登记注册的公司所在地还是分跨南京、贵阳两地。

在业内人士看来,创投资本和人才是两大瓶颈。重庆市科委科技金融处副处长奚欢告诉记者,衡量“独角兽”企业有三个指标,一个是“经济指标”,企业估值要在10亿美元以上;另一个是“影响力指标”,要求在行业中有颠覆式创新,发挥着引领作用的企业;还有一个就是“时间指标”,要求创办时间较短,必须是初创型企业。

奚欢认为,光从“时间指标”来看,就有一大批有实力的企业被“刷下去”了,比如重庆知名的汽车企业长安,由于创办时间很长了,因此就不能入选“独角兽”企业。作为初创型企业,更多地需要创投资本的融入,而全国主要的创投资本大都集中在北上广深等沿海发达地区,在这方面,中西部地区是弱势。

对此,猪八戒网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刘川郁也表示,中西部与东部的差距在这10多年里不断缩小,但仍然存在,比如说资金,以他们公司为例,在创业5年后才拿到A轮融资,但如果把这样的企业放到北京,也许一两年就有人关注和投资了。再比如,在北京,人们对区块链技术的关注和讨论可能已经如火如荼,但在重庆可能就没有这么热烈。

奚欢还表示,除了创投资本,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才。尤其是对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主的创新型企业而言,人才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从对人才的吸引力来看,中西部地区目前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