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八戒居然还活着
兴趣和爱好总让人激动,可一旦变成事业,就哗啦啦大变样了。朱明跃苦身厉行,每天累得像狗一样——他日后总这样说自己,哪怕努力得要上天,猪八戒的生意就是不咋地,交易额不理想,真像赶不动的一头猪。
他开始紧张焦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谁知道呢。
好不容易熬到2007年,生意还是没啥起色。这一年是农历猪年,这头“猪”却焦虑得绝望透了。
拯救者登场的时候到了。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关键时刻往往会出现一位拯救者。但他是谁呢?
2007年初的一天,朱明跃接到一个电话——彻底改变猪八戒命运的电话,博恩集团的董事长熊新翔想见见他。博恩集团成立于重庆直辖那一天,卖电脑起家,后转向软件行业,再后专注ITTMT投资。早在2003年,熊新翔就预断未来互联网服务业很有前景。他准备投资这类行业的公司,通过层层打听,猪八戒就在眼前。
“没有熊新翔,猪八戒早死了。”朱明跃非常肯定地说。
第一次见面,原计划谈一个小时,结果谈了三个小时,开始在座位上谈,后来站起来在黑板上边画边谈。第一次见面结束了,但熊新翔并不满意。“我当时有点失落,朱明跃思路模棱。”熊新翔还记得,他送朱明跃来到电梯口,在借等电梯的一分多钟时间,朱明跃再把交流的内容简明扼要总结了一下,这让熊新翔印象深刻——近于孺子可教也。
很快他们有了第二次见面。
“你要多少钱?”熊新翔问。
“100万。”朱明跃说。
“那我占多少股份?”熊新翔再问。
“只要不控股就行。”朱明跃很爽快。
“那我占40%的股份,100万不够,我给你200万。还是占40%的股份。”熊新翔的这一决定让朱明跃惊喜得一时说不出话来。
没几天又见面了。熊新翔告诉朱明跃,你就做服务业的淘宝,你把这个位置占住,未来服务业肯定大于第二产业,你到时肯定比淘宝大,比马云牛。
熊新翔又说:你如果不辞职,我不会投;你是记者出来创业,我投200万;而你是首席记者出来创业,我投资500万,股份不变。“首席”二字,让猪八戒一下多出300万。重庆晚报再一次悄无声息地帮助了朱明跃。
“没有这500万,猪八戒早死了。我们靠这500万支撑了4年,”朱明跃深有感慨地说,“我一直感恩重庆晚报。”
熊新翔带给猪八戒的不止那500万,更重要的是他帮猪八戒制订了至关重要的发展战略。熊新翔给这一战略取了个名字:相对竞争战略。这是商业教科书上没有的。什么意思?不看猪八戒究竟有多少收入,交易规模多大,不看这些,只看猪八戒和国内同类竞争对手的差距,猪八戒能否在两三年时间内做到国内第一。这是个了不起的战略,猪八戒坚持了4年。实际上,猪八戒只用了9个月时间,就超越了所有的对手,成为国内第一,直到今天。
“一天一万,够吃稀饭。一天十万,够吃饱饭。”朱明跃算了一下,一天一万的话,提成20%,就是2000元,一个月6万,二三十个员工的工资基本上有了,熬吧。
熊新翔认为,猪八戒的发展必须从市场中生长,就像一根大葱从土地中长出并不断长高一样。可竞争是残酷的,对手铺天盖地打广告,一夜爆红,一夜催肥。自然生长与揠苗助长,朱明跃毅然选择前者,不袭对手之策,不蹈对手之路,就是一个广告也不上,他绝不想看着钱哗哗流出去,回不来了,最终失血而亡。
猪八戒不盲目进攻,不盲目追求交易规模,先活下来最重要。朱明跃说,这比什么都重要,这是哲学。我想他指的是一种智慧。
不打广告并不是放弃传播,否则谁还知道你呢。在传播策略上,朱明跃不拘一格,倚重口碑和传统媒体。他深感传统媒体真正的力量,不那么相信新媒体的传播力。他说,在这4年中,中国任何一家报纸、广播、电视台都对猪八戒有报道,这是一个长期的累积过程。
新媒体和互联网经济变得比翻书还快,一天一样,从团购、社交、点评到O2O,新概念、新模式层见叠出。有人,有业界的大佬和投行的大咖认为,不出几年,猪八戒就会销声匿迹。在重庆这样一个西部城市,他们不相信会生长出有力量的互联网公司。事实上,猪八戒依旧活着,在第一的位置上慢慢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