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轨道交通院士专家工作站专家沈晓阳:重庆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居全球第十三位

重庆市轨道交通院士专家工作站专家沈晓阳:重庆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居全球第十三位

重庆日报记者 杨永芹

“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重庆轨道交通。”重庆市轨道交通院士专家工作站专家沈晓阳说,改革开放,为重庆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和发展创造了资金引进、技术创新、政策支持的外部环境条件。

沈晓阳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参与重庆公共交通系统规划与建设,见证了重庆轨道交通从无到有,从单一线路到网络化运营的全过程。

为缓解主城“出行难”“坐车难”,选择大运量轨道交通成为重庆应对之策。2000年,被列为国家西部开发十大重点工程和国债项目及利用日本政府贷款项目——2号线开建。2005年6月,我国首条跨座式单轨线路—2号线一期(较场口至动物园)正式开通运营,从此不塞车、不赖站、准点运行的轨道列车,成为市民出行首选。

截至目前,重庆主城共开通6条轨道交通线,运营总里程规模264公里,位居全国第六、全球第十三,日均客运量200多万人次。

不仅如此,日前出台的《重庆市城市提升行动计划》,更为市民便捷出行展示了美好前景。到2022年,我市运营及在建的城市轨道交通里程将达到“850公里+”,日均客运量超过600万人次。

沈晓阳说,令他更欣慰的是,以重庆跨座式单轨交通及产业为重要代表的中运量轨道交通体系,已成为我国许多大中城市轨道交通制式首选,并作为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代表,正走向越来越多的国外城市。

作品标题 改革开放壮美画卷里的重庆力量

参评项目 策划

作  者 张莎 杨骏 赵迎昭 周尤 夏元 杨永芹

责任编辑 李鹏 余虎 张莎 付爱农

刊播单位 重庆日报

首发日期 2018-11-19

刊播版面 第4版、第5版

作品评价

报道策划精心,版面设计大气醒目,内容丰富精致。重庆日报用两个整版以跨版的形式刊发《改革开放壮美画卷里的重庆力量》《观众眼中巨变的重庆》等专题报道,报道透过记者观展“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发掘重庆元素,通过“现场直击”现场采访观众谈变革的重庆,结合“见证者说”采访重庆元素的代表谈发展变迁,生动展现重庆在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期间取得的成就与发展。

采编过程

文字记者与摄影记者专程前往北京,在国家博物馆内观展两天,仔细寻找重庆元素,其间多次与重庆后方沟通,最终定下以“现场直击”现场采访观众谈变革的重庆,结合“见证者说”采访重庆元素的代表谈发展变迁。

社会效果

社会反响强烈,网络转载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