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污不规范去年两次被罚 环保部门:达到追究刑事责任标准 将移送公安机关

排污不规范去年两次被罚 环保部门:达到追究刑事责任标准 将移送公安机关

6月7日下午,记者前往秀山县环保局了解了情况。

秀山县环保局行政执法大队副支队长高杰介绍说,三润公司在秀山属于前两名的电解锰生产企业,年产量达到30000吨,属于国家重点监控企业。

之前,县环保部门曾陆续接到过多次群众投诉,并前往调查。2017年,环保部门曾对三润矿业有过两次排污不规范的行政处罚。

2018年4月,该企业因涉嫌偷排受到县环保部门的查处。据高杰介绍说,据环保部门初步调查后了解到,该案件的违规排放疑似是通过厂区雨水管排放,因排放超过相关标准,现该案件已经移交公安机关,目前仍在调查当中。

针对6月27日的泄漏事故,高杰说,当天早上7点多他们接到通知后立即赶往现场,途中便电话指挥企业对泄漏液体进行全力拦截,大约8点半赶到现场。

采访中,记者发现高杰介绍的泄漏情况与企业负责人介绍有所出入。高杰称,当天发生泄漏的是电解锰生产中的电解液,到达现场时,经勘查环保部门发现液体从厂区有三个泄漏点位外泄,以锰原料和硫酸成分为主的电解液的确已泄漏至灌溉用的堰渠中,顺着水流流动距离有1~2千米,但由于采取了应急措施,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污水并未到达农田。但他表示,泄漏的锰矿电解液无法进行具体测量,但现场估计有20~30立方米,并非2~3立方米。

高杰介绍说,根据相关标准,排放污水中锰含量不应超过2毫克/升,若超标十倍则会追究刑事责任。经测量,6.27三润矿业泄漏溶液的锰含量达到61毫克/升,已达到追究刑事责任的标准。目前,环保部门正在准备相关资料,随后会将此案移送公安机关处置。

高杰表示,对于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县环保部门每月将进行一次不定期突击检查,对于非重点企业则每季度进行一次不定期检查。同时,县环保部门每月还将随机进行20余次抽查,竭力确保排污企业无漏洞可钻。

“严格打表,超标排放该重罚重罚,该负刑事责任一律移交公安机关。”高杰表示,近年来秀山县环保执法部门出重拳治理污染问题,行政处罚数量从2013年的17件上升到2017年的46件,罚款金额从71万元上升到279万元。

经过长期治理,秀山县境内河流水质已有明显改善,2015—2017年连续三年,经环保部门对全县12个河流/胡库断面分别进行12次采样监测,监测结果基本达到国家Ⅲ类水质要求。

作品标题 秀山锰矿电解液泄漏 “黑水”流入农田灌溉渠

参评项目 通讯

作  者 彭光瑞

责任编辑 李凤兰

刊播单位 重庆晚报

首发日期 2018-07-14

刊播版面 慢新闻APP

作品评价

6月27日,位于秀山县溶溪镇柳水村三润矿业发生锰矿电解液泄漏事件,大量泄漏液体流入当地农田的灌溉渠。报道从事件本身入手,深入调查了泄漏事件的来龙去脉及相关影响,同时深入了解了当地居民与该企业由来已久的矛盾。记者通过对企业、村民、政府、环保部分的多方调查走访,深入、真实地反映了事件真相,也体现了政府及环保部门严查环保问题的决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采编过程

6月28日,在接到村民反映的情况后,记者随即前往事发地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走访调查。详细询问了村民反映的情况,并通过实地走访,对排污管道、排污设施逐一查看核实,同时采访企业方负责人,对事件进行解释。随后,记者又向乡镇府及环保部门进行了详细采访,进一步核实了泄漏事件的细节,并对相关的处理情况及处理结果进行了了解。

社会效果

通过此报道,事件得到了及时的处置。秀山县环保部门对此次泄漏的影响进行了进一步核查,聘请第三方对当地农户的土地质量进行了取样化验,根据化验情况进行进一步处置。同时,也对企业进行了相应的处罚,要求其停工整改。

全媒体传播效果

该新闻报道被今日头条、澎湃新闻、网易、新浪新闻等上百家主流媒体及各大门户网站转发,传播效果广泛。其中,今日头条与腾讯新闻均获得了1000条以上的回复量,阅读量超过10万+,引发网友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