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楼他点起的灯光 大家再也看不到了
龚海南的家在重庆主城,跟妻女分开的他,为了方便上班便在丰都当地租了一个房子,距离丰都法院只有20分钟的路程。他喜欢走着上下班,每天早起当锻炼,每天晚归路上电话跟家人聊聊天。
只要在院里,龚海南每天早上7点半准时到办公室,直到晚上10点才离开。“每天上下班,很多干警都会不由自主地往四楼龚海南院长办公室看上一眼,灯亮着,我们就知道龚院长已经上班了或是还在加班。”丰都县法院政治处副主任黄福荣谈起龚海南有些哽咽,“他房里的灯光催人奋进,谁能想到,再也看不到了呢。”
丰都县法院刑庭法官助理秦伟杰至今忘不了第一次送公文给龚海南的情形:“那时我刚到法院,对公文写作很不熟悉,龚院长不厌其烦逐字逐句修改,并鼓励我,只要愿意写,无论什么时候他都愿意帮忙修改。”
龚海南就是以这样的言传身教,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在以前工作的重庆三中院,还是在丰都县法院,他一直是青年干警心中的标杆,是指引青年人生方向的明灯。私下里大家亲切地称呼他“海哥”或者“南哥”,久而久之,“青年当学龚海南”成为重庆三中院多位领导教育青年干警的口头禅。
得知龚海南突然离世的噩耗,重庆三中院原院长邹钢扼腕痛惜,立刻赶到龚海南灵前送别,他在悼文中追思:“海南始终走在榜样的路上,他儒雅的神情,常常给人以坚定、友善、谦虚和忠诚,把任务交给他,很放心;把团队交给他,很放心;把职务和职责交给他,很放心……”
龚海南喜欢和青年交朋友,喜欢和他们谈法治、谈理想、谈人生。他经常与青年分享的一句话是:“作为一个法官,任何一个案子都要尊重法律和良知,有不同意见可以探讨,但绝不能受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我对海南哥,可谓未见其人,先闻其名。到三中院行政庭上班第一天,当时的庭长便告诉我年轻人要向海南学习。”重庆三中院法官刘厚勇说,他人生的第一粒纽扣,就是这样扣上的。此后,他和龚海南成为至交好友。
龚海南曾经的同事,后到检察系统工作的杨君相,至今还记得他离开法院时龚海南跟他说的话:“你从事刑事检察工作,一定要谨小慎微,千万不能有丝毫的疏忽,一个小失误对你来说可能只是1%,但对嫌疑人来说就是100%。”
……
是啊,谁能想到,才43岁的他,就永远回不到办公室,点燃年轻人心中那盏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