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修条路 没成熟的苞谷杆杆都砍了

为了修条路 没成熟的苞谷杆杆都砍了

为了跨越大龙门山的阻隔,8年前,富裕村大龙门组及千盖牛组等组的村民,在村干部的组织下,开始在大龙门山上修路。

“准备修条机耕道,至少摩托或三轮车能上来。”今年68岁的熊朝发时任富裕村村支书。他告诉记者,说要修路,近1500名村民无一反对,还有许多在外打工的村民,都赶回了家中,“都想出点力。”

然而,要修条机耕道通往村委会所在的九道河,再连通芩龙老街,富裕村缺的不是人,而是钱。

“要修这条路,按人头算,每名村民要投1100元钱左右。”1100元钱不多,但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耕作的村民来说,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没有钱怎么办?村民们将家中存下的粮食,养着准备过年的猪儿、鸡子……背到了芩龙老街变卖,一角一元地凑。

凑够了钱,雇来了挖掘机,3米宽的机耕道一米一米地向山上延伸着……

“挖掘机在后头挖,我们就在前面清理树枝、杂草这些。”忆及往事,年近古稀的熊朝发也唏嘘不已,“许多村民地里还没成熟的苞谷杆杆都砍了,洋芋和红苕苗子也挖了。”

一年半后,4.5公里的机耕道全线贯通。

但村民很快发现了新的问题,路太陡,摩托车和三轮车很难开上山,除了步行不再“溜滑子”外,苞谷、洋芋下山,肥料等物资上山,还是只能靠肩挑背扛。

把机耕道硬化,成了每一名村民的梦想

这个梦想,在2017年7月成了现实。

“利用扶贫专项资金,村里将九道河到大龙门组的4.5公里机耕道拓宽成了4.5米并进行了硬化。”富裕村村主任杨戊珍告诉记者,从2016年初开始,富裕村不仅硬化了大龙门组的通组公路,还硬化了村里其余通组公路11公里,修建了40厘米宽、8.5公里的人行便道。如今,水泥路已经通到了村里每户人家的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