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水里”抓改革 建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聚焦“水里”抓改革 建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我市实行河长制的近期目标是治理“水脏”,也就是水环境污染问题。但河流有上下游,流动的河水不受行政区划的限制,上游来水如果有污染,下游的水质自然好不了。

为了保护水环境,我市聚焦“水里”抓改革,建立了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方案提出,以各流域区县间交界断面的水质为依据,达标并较上年度提升的,下游补偿上游,反之则上游补偿下游。另外,对上下游区县建立流域保护治理联席会议制度、联防共治的,给予一次性奖励200万元;对上下游区县有效协同治理、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进行市级转移支付倾斜。对补偿机制建立滞后的区县,将以考核基金的形式加以调控,水质超标者,相应扣减考核基金。通过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守住水环境“只能变好、不能变坏”底线,搭建上下游联动、合作共治的政策平台。

今年2月份,永川、璧山、江津3区签署协议,率先在璧南河建立流域横向补偿机制。机制建立后,引导和带动作用凸显,目前璧山区正采取组合措施提升境内流域水环境,两年内将整治工业污染源1600多家,同时升级改造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以确保出水稳定达标排放。按照计划,2020年前,重庆全市19条流域面积500平方公里以上且跨两个或多个区县的次级河流将全部建成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同时,我市与四川、湖北等相邻省市打破区域界限,上下游区县、市州通过跨界联动、共治共管,共同保护河流水环境。今年6月,四川、重庆签订《重庆市河长办公室、四川省河长制办公室跨省界河流联防联控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建立联络员制度、信息共享制度等7个方面机制,打破管理现状困境,共抓跨省界河流联防联控工作;今年9月底,重庆市黔江区与湖北省利川市签订郁江联防联控框架协议,实现郁江流域携手共治;今年11月19日,重庆市铜梁区、潼南区与四川省遂宁市、资阳市四地的河长办共同签署了《河长制领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约定通过合作力争在2020年底前实现琼江水质总体上保持在Ⅲ类。

我市各流域上下游区县也加强协作,实现跨界联动治理。

龙溪河为长江左岸一级支流,流经梁平、垫江、长寿三个区县,河长221公里,流域面积3213平方公里,近年来污染严重,部分河段几乎成了“六彩河”。近年来,市级各部门协同推进龙溪河流域污染治理,对龙溪河流域生态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布局、生态修复治理及防洪工程项目进行统筹谋划,印发《重庆市龙溪河流域水体达标方案(2015—2017年)》,划定了龙溪河流域水功能区,明确了各个水功能区水质管理目标,并确定了水域纳污能力及限排总量,编制了《龙溪河流域生态修复与治理(试点)实施方案(2017—2025年)》,并成功争取将龙溪河流域纳入国家首批16个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梁平、垫江、长寿三个区县也建立跨境联动机制,全面开展联合执法、风险排查、应急处置,使龙溪河水质持续改善。重庆统筹规划、精准治理龙溪河的经验做法,日前也被纳入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给予全国通报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