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行河长制 已成重庆生态环境保护中心工

全面推行河长制 已成重庆生态环境保护中心工

深冬时节,行走在永川区临江河边,河水清澈、两岸绿树成荫。

临江河是长江上游一级支流,也是永川的“母亲河”。临江河全长100.18公里,永川段占86.18公里,曾承载了永川三分之二人口的生活用水和2.5万公顷土地的农用水功能。然而,就在一年多前,临江河永川段因污染加剧成为沿河居民避之不及的臭水沟,并因城区内的黑臭水体被挂牌整治。随着河长制在我市全面推行,永川区把治理临江河流域工程作为全区最大的“一号民生工程”来抓,通过河外截污、河内清淤、清水补给、生态修复等措施,使临江河正在恢复水清岸绿的原貌。今年,临江河中山路段还入围重庆市河长办主办的“重庆最美河流”评选中。

临江河的转变,得益于我市全面落实河长制。如今,重庆各级党政部门已将保护长江母亲河和三峡库区水生态安全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中心工作

市河长办主任吴盛海介绍,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国家重要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库,承担着保护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的重大职责,在长江流域乃至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肩负重大使命。2018年,重庆在河库保护中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大局,不断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体现“上游水平”。同时,将河长制工作纳入区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和市级机关党政目标绩效考核,对区县总河长履职不到位情况实行倒扣分。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河长制工作,创新实施了“双总河长制”,即由市、区县、街镇三级党政“一把手”同时担任“双总河长”,齐抓共管河长制工作。同时,两次充实完善全市河长制组织体系,将市级河长由3名增至20名,市级河流由3条增至23条,市级责任单位由22个增至30个,建立了市、区县、街镇三级“双总河长”架构和市、区县、街镇、村社区四级河长体系。目前,全市分级分段设置河长共17551名,实现全市5300余条河流、3000余座水库“一河一长”全覆盖。重庆实行的“双总河长制”也获得了水利部、长江委肯定,并在全国进行推广。

重庆水系发达、河流众多,要管好这些“毛细血管”,必须凝聚社会力量形成治水“合力”。吴盛海介绍,在市、区县、街镇、村社区四级河长体系以外,我市还活跃着一大批民间河长。江津区石蟆镇是长江入渝第一镇,当地成立了一支由镇、村两级河长及民间河长196人组成的护河队伍,共同守护长江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使得过去猖獗的非法采砂、电鱼等现象得以收敛。而在荣昌区安富街道斑竹村,当地种植大户宣善文为了种植出更高品质的蔬菜,自掏10万元治理该村九眼桥河,他也因此被聘任为荣昌区首名民间河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