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接力守墓
2006年时,程绍光已83岁了,有时只能指挥小孙女扫扫地、拔拔草。当年3月,老人把在外干活的程祖全叫了回来,让他打扫烈士陵园,迎接清明祭扫活动。
“我时日不多了,守墓的任务就交给你了,民政部门那儿已经同意了。”那天,程绍光郑重地对程祖全说,“不要嫌看护陵园的补贴少,我们守护和传承的是爱国精神。”
到了70岁后,程绍光的守墓补贴涨到了每月300元。那时程祖全在外做工每月收入有4000多元。从小在烈士墓长大,程祖全早已对先烈怀着敬仰之情,他欣然接受了父亲的重托。
一年后,程绍光去世。在生命的最后一年里,每次程祖全打扫烈士陵园,他就坐在一旁,看着儿子搬石头、扫垃圾、为纪念碑的字补漆等。
“你要好好守墓。”弥留之际,程绍光紧握住程祖全的手交办了三件事:一是保护好陵园的物品,宁愿家里丢东西,也不能把这些宝贝给丢了;二是要保护好陵园的一草一木,不能让人来割草、放牛;三是不能只是开门、关门、打扫清洁,要向大家讲述先烈故事,传扬英雄精神。最后老人叮嘱,“把我埋在对面的炭行(土地名)吧,死了我也要看着烈士墓。”
父亲走了,程祖全与妻子曾贤平共同担起了守护陵园的责任。每天早晨出门前,程祖全留给妻子的那句话总是“莫忘了打扫陵园”;晚上收工,人没回家先到陵园转一圈,遇到落叶、垃圾又清扫一遍;下雨了,就像父亲一样去挖沟排水、堆码坟头垮塌的石头。
每年的春节、清明节和建军节,程祖全就提前半个月不外出干活,带着妻子对烈士陵园进行大扫除,准备用于宣讲的英雄事迹材料。曾贤平就准备好茶叶、烧好开水,还帮着丈夫维持现场秩序。
“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已蔚然成风。”黔江区城东街道宣传委员陈国和介绍,今年清明节,烈士陵园接待前来祭奠先烈的市民达80余批次6000多人,最小的只有3岁,最年长的有80多岁。
程祖全已接力守墓11年了,他和妻子抽不开身时,女儿也担起了守墓的责任。采访结束时,程祖全的女儿告诉记者,如果父亲老了,她一样会继续下去,守护好这22位烈士的墓。
作品标题 坚守 为了那一份责任——一家人和一座烈士墓的故事
参评项目 通讯
作 者 彭瑜
责任编辑 周立 许阳
刊播单位 重庆日报
首发日期 2018-04-11
刊播版面 第5版
作品评价
作品主题好,充满正能量,将爱国、感恩、崇尚英雄的情怀,通过故事表达出来,有细节、有现场、有内心世界。
采编过程
4月6日,本报在一版刊登了《父子接力69年为烈士守墓》的新闻,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记者4月9日又赴黔江,采访了69年来程祖全一家接力守墓的感人故事:丈夫参战妻子守墓、父亲去世儿子守墓、父母忙碌女儿守墓……
社会效果
文章见报后,引起海内外媒体广泛转发,很多读者被程家代代人守候先烈墓的执着所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