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交通组织技术让治乱疏堵“更智慧”
“结合我市‘山地城市’‘组团布局’‘桥隧相连’等道路交通特点,在全国首创多车道汇入自适应控制、定向车道等新型交通组织技术,推广应用共享转换车道、潮汐车道、左转远引、单向交通等交通组织手段,缓解交通拥堵‘城市病’。”市交巡警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总队针对“路网纵深小”,紧盯大型路口、异型路口通行效率低等问题,在路口内设置“待行区”,通过LED屏动态指引车辆在“红灯”时间提前进入路口,通过压缩路口空间以减少车辆通过路口的清空时间。目前已在新溉路立交、新牌坊转盘等68个路口运用,平均通行能力提高了10%~20%。
同时,在路口设置“共享转换车道”,利用灯控路口信号灯放行车流的“时间差”,通过LED屏动态指引排队等候车辆提前“逆向”进入对向车道等候放行和通行。现已在大庆村立交、龙山路天竺路、东水门大桥南桥头、巴南区龙洲大道巴滨路等4处进行了运用,左转通行效率提高了50%以上。
此外,针对“瓶颈节点多”,根据我市路网呈沿江自由式布局,道路间高差大、间距小,干道交通、桥隧交通特征明显,极易在桥隧、立交节点形成车流交织的交通瓶颈等特点,该总队首创多车道汇入自适应控制技术,并在鹅公岩大桥南桥头、黄花园大桥南桥头、五里店立交、袁家岗立交、四公里立交等42处桥隧立交节点开展建设应用,取得路段高峰“延时指数”从平均4.5降低到平均2.5、高峰“平均车速”从平均18公里/时提高到25公里/时、交通事故数量从平均4起/天降低到0.4起/天的显著成效。
作品标题 把民生警务从“案头”送到百姓“心头”——市交巡警总队多措并举服务民生出成效
参评项目 通讯
作 者 朱颂扬
责任编辑 陈洁
刊播单位 重庆法制报
首发日期 2018-10-26
刊播版面 头版头条
作品评价
本篇报道采用通讯的手法描述了市交巡警总队贯彻落实“市公安局服务民营经济发展30条,全力构建网上与网下结合、公安与社会联动、管理与服务并重的立体化、便捷化、高效化服务体系,切实把民生警务从办公“案头”送到百姓“心头”。文中记者由具体事例入手,报道了交巡警总队采取多种方式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广大市民从中也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全文事例丰富,引人入胜,描写朴实,通篇读来耐人寻味,是一篇值得一看的稿件。
采编过程
记者当天深入交巡警总队车管一分所、“警保联动”车驾管服务站、“警保联动”理赔点等实地采访,了解到该总队通过推出交管业务就近办、网上办、自助办、上门办、一次办“五办”服务以及一些新举措,切实服务民营经济发展,让群众“少跑路”,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一些实实在在的服务。记者敏感地抓住这条新闻线索,跟随市交巡警总队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并走访联系采访群众补充采访素材,从而形成了一篇“以小见大”的采访报道。
社会效果
该作品在《重庆法制报》头版头条刊发后,部分网友通过转发评论对市交巡警总队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举措和效果表示肯定,并对记者挖掘精彩故事,传播正能量表示赞许。
全媒体传播效果
该作品在《重庆法制报》头版头条刊发后,重庆长安网、重庆法制在线、重庆法制报微信公众号以及重庆法制报微博分别转发,部分网友发表评论对记者挖掘精彩故事,传播正能量表示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