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女应无恙 守望添新篇

神女应无恙 守望添新篇

自屈原、宋玉以后,历代文人墨客纷纷将“巫山神女”“巫山云雨”引入诗,“巫山云雨”还成为不多的源自巴渝文化的成语典故。神女的形象也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从最初的男女欢合演变为美与忠贞爱情的象征,尤其是在唐宋诗歌中达到了高峰。

其中家喻户晓、广为传唱的当属唐代元稹为悼念妻子而作的《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这首诗的前两句,堪称是情诗中的金句。

类似描绘男女离别思念之情的诗歌还有很多。比如,李白的“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清平调·其二》),孟浩然的“今夜神仙女,应来感梦情”(《送桓子之郢成礼》),张九龄的“神女去已久,云雨空冥冥”(《巫山高》),王安石的“朝朝暮暮空云雨,不尽襄王万古愁”(《巫峡》)。

也有借用巫山云雨表现家国之痛的,如韦庄的“朝朝暮暮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谒巫山庙》);有歌颂巫山神女功德的,如苏轼的“飘萧驾风驭,弭节朝天关。倏忽巡四方,不知道里艰。古妆具法服,邃殿罗烟鬟。百神自奔走,杂沓来趋班”(《神女庙》),诗人有感于神女造福人间,建不世之功,发出了颂扬崇敬的咏叹。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巫山县文化委员会主任宋传勇介绍,近年来,巫山利用深厚的文化历史资源,巧打“诗歌牌”,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巫山,以旅游促进脱贫攻坚,以文化提升景区品质,而巫山特有的神女文化正是其中的核心内容。

神女庙已经复建完成并已对外开放。神女庙位于神女峰峰顶,由神女殿、朝云暮雨亭、神女伴月亭等组成。从山脚到山顶共有台阶3000多级,游客可近距离观赏神女峰景色,还可远眺长江、红叶美景。

唐朝乔知之曾在《巫山高》中这样描述巫山红叶:“想像神女姿,摘芳共珍荐。楚云何逶迤,红树日葱蒨。”作为一个知名文化品牌,中国三峡巫山国际红叶节已成功举办了10届,每年吸引上千万游客前往。今年,巫山县还将举办第三届“巫山神女杯”艺术电影周。宋传勇表示,神女、云雨、红叶都是爱的标识,要把这些资源聚合于巫山,打造中国恋城。

不仅如此,巫山还依据巫山云雨的创意,建成“朝云”“暮雨”“文峰”“高唐”4个公园;在滨江路文化雕塑一条街上,竖立着21尊历史文化名人雕塑。

一项文化大工程也正在实施——巫山投资近200万元,将历代诗文结集出版,取名《巫山诗文》,总共18册,预计在1000万字以上,目前已出版12册。

一块石头,一个象征,一种文化,在长江边伫立千年,成就了巫山这座小城,述说着千百年来人们对爱和美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