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次试验 调配出最合适的原料比
2025年10月24日
上百次试验 调配出最合适的原料比
当港珠澳大桥正式进入建设期,中交二航局二公司也开始在珠海启动沉管预制。
2011年5月,在综合比较了造价成本、环境影响等因素后,公司在牛头岛这个海外孤岛上启动了沉管预制厂的建设。
刘经国介绍,沉管由里外两部分构成。里面是钢筋铸型,外面则是混凝土保护层。
沉管制作流程是这样的:首先将石料、水泥等原材料运送到厂地,通过运输带运输到搅拌站里,搅拌成比例最合适的混凝土。
与此同时,一块块巨大的钢筋,在自动化流水生产线上,经过锯切、套丝、加工、绑扎等步骤后,制作成“两孔一管囊”(两孔即两旁的车道,管囊即排烟、逃生等通道)的钢筋笼。成型的钢筋笼会被顶推到模板浇铸区,被包裹上厚厚的混凝土,成为一节节的沉管。
“混凝土生产及输送工艺是我们最核心的技术。”指着一大排像缆车车厢一样排列的搅拌站,刘经国告诉我们,制作混凝土主体除了原材料要好,合适的比例、精良的工艺,甚至生产过程中的温度都非常关键。“沉管上一根头发丝的隙缝都不能有。因此早在预制厂建立之前,公司就开始调配原料比了。经过一年多上百次的试验,才调配出最优的比例。”
经过1年多的试制,2013年2月,公司终于生产出首节E1沉管。这个宽37.95米、高11.4米、长180米的管节,重约8万吨,相当于一艘航空母舰。
“一节沉管造价上亿,在生产过程中有任何偏差,都可能造成沉管开裂。6年多时间里,我们攻克了不少工艺、技术难题,创造了500多项专利。”杨绍斌激动地回忆,2000多个日日夜夜里,公司全体人员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用6年时间,保障海底沉管隧道120年不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