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如何成为“独角兽”乐园?

重庆如何成为“独角兽”乐园?

两会期间,“独角兽”一词曾多次被代表委员提及,成为热点话题。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支持优质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证监会则向代表们透露,接下来准备分批推进国内“独角兽”企业A股上市。

未来,重庆将采取哪些措施培育“独角兽”企业,打造“独角兽”乐园?

政府层面已绘制路线图。

去年,市科委发布了《重庆市科技型企业培育行动计划(2017—2020年)》,根据计划,我市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发展理念,以帮扶科技型企业发展为核心,着力培育优质市场主体,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等重点区域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成长性科技企业成长的洼地,努力形成创新要素充分涌流、科技活力竞相迸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遍地开花、双高企业快速发展的生动局面,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和西部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创新健全激励政策措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重庆在这方面正加大投入。据奚欢介绍,市科委正在完善财税激励政策,优化市级财政科技发展资金的配置方式,如首次获准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给予20万创新券激励;对双高企业,原则上优先支持建设1家市级研发平台,达到新型高端研发机构标准的,最高给予1000万元支持。《计划》指出,到2020年,力争科技型企业总量达到2000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0家,高成长性科技企业达到800家,挂牌上市科技企业达到800家。

奚欢表示,虽然市科委没有对未来重庆培育多少家“独角兽”企业定一个指标,但就像盖房子一样,把地基打牢了,顶层建筑自然会起来。有了这么多科技型企业的“基数”,加上全市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相信“独角兽”企业未来能在重庆不断涌现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新经济的风掠过嘉陵江畔,这座城市,期待成为“独角兽”乐园。

作品标题 寻找重庆下一只“独角兽”

参评项目 通讯

作  者 佘振芳 伊永军

责任编辑 康延芳 张译文

刊播单位 华龙网

首发日期 2018-03-28

刊播版面 华龙网首页、“重庆”客户端、华龙网官方微信

作品评价

“要加大新闻改革创新的力度,挖掘新题材,丰富新语言,探索新手法,创造新风格。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中汲取养料、寻找线索、提炼主题。”习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新闻要从群众、生活中去挖掘,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养料。《【深度】寻找重庆下一只“独角兽”》的报道,无论从最初选题的挖掘还是后期的采写落地,都遵循了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有接近生活的个案,也有深度剖析,主题鲜明,接地气。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独角兽”回归A股的消息引发了众多关注,使“独角兽”成为热点。近日科技部公布的《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记者迅速跟进,深入了解、挖掘,分析和探寻重庆“独角兽”企业稀缺的原因、重庆在培育“独角兽”企业方面的努力。推出深度报道《寻找重庆下一只“独角兽”》,聚焦重庆新经济发展情况,通过讲述已经毕业的“独角兽”的故事,探寻重庆“独角兽”为什么稀少、重庆如何成为“独角兽”乐园等,逻辑清晰,主题鲜明,既有个案故事,又有相关部门的权威解读,体现了媒体的专业性,同时又很具可读性。

采编过程

根据发布的《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17年全国“独角兽”企业共164家,相比2016年增加了33家,总估值6284亿美元。但在这份名单中,一家来自重庆的“独角兽”都没有。这是为什么呢?里面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吗?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也是西部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这显然与重庆这座城市的身份不太相符,这个话题势必会引起极大的关注。记者带着大家的这些疑问,层层剖析。

本网跟进这一热点,对事件背后的原因进行了深度挖掘。为什么这次重庆企业没有入选?经查证后发现,去年其实重庆有一家入选,但因为成立超过十年而“毕业”,但尽管如此,重庆的“独角兽”确实也太少了,背后原因到底是什么?重庆的下一只“独角兽”可能出现在哪个领域?这是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记者联系采访了科委和企业,通过企业成长故事和业内人士的分析,给出了答案。

社会效果

该报道一经推出,立即引起了极大反响。不仅包括科委等业内人士给予了充分好评,对普通百姓也进行了“科普”,很多读者表示,看了我们的报道,才知道有“独角兽”这个名词,而且对“独角兽”有了充分的了解,并在今后将特别关注。

此外,稿件所反映的“独角兽”在重庆稀少的问题,也得到了市政府的重视和关注。督促科委提交重庆“独角兽”稀少以及下一步怎么培育的可行性报告。

全媒体传播效果

作品依托华龙网PC端、“重庆”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吸引众多网友点击和转发。同时,被多家主流媒体及省级媒体转载,截至目前,在华龙网各平台流量达到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