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八戒突然瘫痪了

猪八戒突然瘫痪了

进入秋天,重庆迎来一年最灿烂的季节。大约10月底,在渝中区解放西路66号报社大院一套老式房子——这里紧邻毛泽东曾经演讲过的礼堂,猪八戒网正式上线。朱明跃一家租住在此。

没有仪式,没有推广,没有祝贺,好像连一句祝福的话都没说。因为没人知晓朱明跃悄悄当起了“二师兄”,更无人关注猪八戒在重庆的复活。

一切跟平时一样,除了天气逐渐凉爽,一切跟过去一样。历史总在人们沉睡时翻滚。

网站用户就一个,唯一的一个——朱明跃他自己。他细细打量这个初生的“婴孩”:他太难看了,猪八戒不好看,他不能跟着丑。他需要专业人士的美化。

2005年11月,渝怀铁路即将通车,重庆多了一条走出去的路。朱明跃作为《重庆晚报》的首席记者将带队完成“千里渝怀大穿越”的系列报道。他希望采访回来看到一个好点的猪八戒。如本文开头所写,他在出发前的头一天晚上发了帖子,第二天一大早电话就来了。“我们在电话里把生意谈成了。朱陶问我做什么的,我说了,我问需不需要先预付一点钱,他说,你既然是重庆晚报的记者,我相信你,不预付。”

采访回来,双方交钱交货。朱明跃说,这个时候猪八戒网算正式开张了。还记得第一笔交易吗?“我自己悬赏1000元征集猪八戒的Logo,湖北一个女设计师接的单,做得不错。”朱明跃说。第二笔呢?一时记不起了;第三笔是为两路口一家酒吧设计Logo。

朱明跃把猪八戒定位为“在线悬赏平台”,他采用了一种悬赏方式——竞标的佣金模式。悬赏者(也就是需求方)把需求发到后台,比如你悬赏1000元为你的孩子取个好名字,朱明跃把这一需求发布在猪八戒上,任何注册用户都可以竞标取名,最后悬赏人选中谁的名字,谁就中标,获得赏金,朱明跃从中抽取20%的佣金。规则清清楚楚写在网站首页。

“博客是流量加广告型,我这个是交易加佣金型。交易规模越大佣金越多。”这是朱明跃当时天真的想法。

猪八戒上线三个月,朱明跃从用户身上看到了信心,觉得自己预判正确,猪八戒提供的是一个公平竞争、开放实践的平台,符合互联网的精神。“很多设计师、服务业的创业者真的需要一个平台,他们抱着实践、成长的心态参与进来。”一个悬赏常常几千人抢,最少也有几百人。他还记得,大坪有一家人生了二胎,悬赏500元为孩子取名字,当时5900个人参与竞标,名字多得家人足足选了三天。

公司设计Logo,搭建简单的网站,取名字是当时猪八戒的主要交易,相当于为初创企业和SOHO一族提供服务的网站,后来人们把这类统称为“威客”公司。但朱明跃不喜欢被贴标签,一直不喜欢。

可朱明跃还没想创业呢,猪八戒至多是他的业余爱好,“做起玩玩”。

那时没有第三方支付,需求方通过银行打来款,朱明跃到银行的柜台给中标者汇款,然后再把汇款凭证拍照,公布在猪八戒的社区上,提醒对方查收。为了网站正常运行,他请朱陶兼职维护网站,每月费用1000元,而董长城值守网站。

差不多又是三个月过去了,好像5月的一天,朱陶约朱明跃在三峡广场的五月花茶楼喝茶。他提出,不要每月那1000元,要网站的股份。朱明跃劝他:我并没想到出来做公司,你要这个网站的股份没有多大价值,1000元落袋为安。朱陶坚持要股份,20%,后来好说歹说,给了10%。朱陶成了猪八戒的第一个股东。“我当时觉得对不起他。”朱明跃说。

进入8月,事情骤变。也从8月开始,重庆迎来百年一遇的高温天气。每天万里无云,太阳毒辣辣的。

朱明跃忘不了这个8月。几号的一天,猪八戒的流量突然暴涨,涨得网站瘫痪了,程序员刚加紧处理好,马上又涌入几万人,再次瘫痪。网站运行不了,只有紧急建QQ群,一下建了50多个群。接着电话打爆了,想咨询的、要采访的……各种各样的都有。

朱明跃懵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说威客一族成为新的工作方式和族群,全国有三四十家平台,报道中提到了猪八戒,也提到其他公司,“我估计那些公司的名字不大好记,人们只记住了猪八戒。很多用户就是看了报道,纷纷涌入注册。有一个大学生,他没有看到新闻,他爷爷看到了,他爷爷立刻告诉他,你是做设计的,你应该去猪八戒。”朱明跃感叹当时新闻的力量。

朱明跃一下忙了,忙得脚板像火烧着一样。记得有次在《重庆晚报》办公室遇见他,他连说句话的时间也没得,就冲出了办公室。我那时还很奇怪,他做什么去了。

即使这样,朱明跃也在犹豫是否辞职。央视报道不久,重庆一家都市报又鬼使神差地发了一篇报道。“那天,那记者突然来找我,我们聊了好一阵,中午还请他吃了小面,哪知他回去悄悄整了一篇整版报道,说猪八戒有多厉害。”朱明跃的脸挂不住了,这篇报道成了他辞职的导火索。

2006年9月,朱明跃正式成立公司,一头猪终于落地了。公司六个人,所有投资就几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