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八戒成了一头怪兽

猪八戒成了一头怪兽

最初猪八戒只是一头猪,后来进化到猪八戒,“那么,现在你可以说它是一头怪兽。”

怪兽总是难以理解的。说它怪,是因为你无法说清它为什么长成这个样子。朱明跃也解释不了今日的猪八戒,它和最初的想象差别太大,所以,在大楼门前的草坪上会有各式各样的猪八戒,让你去体会,容你去想象。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把这句话改一改,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猪八戒。正因此,朱明跃那么不喜欢被脸谱化,“威客出来的时候,他们说猪八戒是威客,众包出来的时候,他们说猪八戒是众包,分享经济出来的时候,又说猪八戒是分享经济。猪八戒到底是怎样的,我认为一个概念是装不了的。”

说它是怪兽,还因为你不知它的未来。朱明跃也不清楚。“它还在进化,将来它会进化成什么样子,我也想象不出来。”

完成C轮融资后,当所有人都在兴奋中的时候,朱明跃却陷入了沉思。我究竟在做什么?他不断问自己。

过去,猪八戒只是做服务交易的一个网站,目标在于把交易规模做大,让更多商家在平台上赚到钱。现在,猪八戒也成为社会的一员,它的社会价值是什么?

朱明跃给猪八戒套上了一项新的使命:连接天下人才服务全世界。以往,如果一位在偏僻乡村的小姑娘通过猪八戒每月可赚到8000元,朱明跃就觉得有成就感了;而今天,他看到的是万万千千的中小企业,千千万万的知识工作者,猪八戒要把他们聚集起来,释放他们的创造力,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这好像企业社会责任论的老调啊。但朱明跃确实这么思考着。他认为,猪八戒远不是一个交易平台,而是一项社会基础设施。既然是社会基础设施,那么就要沉到社会中去,落在基础那点去,把社会价值扛在肩上。“猪八戒存在的逻辑,就是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有了这个格,朱明跃便开始猪八戒的社会布局。全国30多个城市相继运营八戒园区;未来3年将在全国1000个区(县、市)布局八戒共享服务中心;将在重庆龙兴镇建设八戒小镇,为创业者提供生活平台,他们的生活、工作、生意在这里一并解决。很多人不理解,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了,为什么还建园区?朱明跃说,我觉得大家对互联网有一个误解,以为互联网做大了真的不需要传统的东西了,恰恰相反,管你是什么公司,只要开公司,就需要办公桌,需要工作空间,你和客户谈判也需要会议室。

猪八戒也开始国际化的实验,今年与新加坡报业控股合作成立新加坡猪八戒,探索如何在东南亚推广猪八戒的模式;在北美的多伦多、休斯敦设立办公室,探索知识产权的国际化。

午饭时间早过,朱明跃从身侧一个布袋里取出几个小盒子,他带了餐。里面装有两份蔬菜和一小碟红烧肉。他吃得很少。

我们顺便聊一些轻松点的话题。

“在哪一年你觉得你成功了?”

“到现在我也没有觉得自己成功。”

“对准备创业的有什么忠告?”

“你的梦想再伟大,你的事业再海阔天空,切口一定要细,你的切入点必须比绣花针还要细。”

“在你看来,创业是?”

“创业不是人干的。太累,压力太大,一般的人承受不了。”

“现在,你是不是轻松了些?”

“压力比任何时候都大。猪八戒在横着长,风险巨大。”

“接下来还会有什么创新?”

“我都创新了11年,现在整体的创新不做了。从创造企业到经营企业,我必须成熟,不能再孟浪,不能还像一个年轻人一样。成熟,成熟之美啊。只有成熟了,对社会的贡献才能真正释放出来。今后把全国这么多园区做好了,就不容易了。越到后面越难以腾云,现在四五千人的公司,船大难以掉头,莫说腾云了。”

“著名的互联网公司大多分布在北京、深圳、上海、杭州,猪八戒为什么能在重庆成功?”

“那些靠技术驱动的公司应该在北京、深圳、上海、杭州,而平台级的公司,原则上应该出现在这些城市之外的地方。你的公司10年都不赚钱,谁养得起?猪八戒的发展需要时间积累,重庆较低的成本可以让人才、市场、团队慢慢生长起来。我们现在好多人才差不多花费10年时间才成长起来的。”

“重庆缺IT人才,是否影响了猪八戒的发展?”

“缺IT人才,不全是坏事。我们完全可以培养,在重庆,这些人才面临的诱惑少,选择也少,那么人才队伍就会稳定。如果人才像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企业是不可能发展的。”

“猪八戒有今天,主要靠什么?”

“我认为,主要靠这个时代。我非常感恩这个时代。如果把我放在70、80年代,我想我什么也做不了。如果没有大众创业,就没有那么多的人创办公司,那么猪八戒就没有业务;如果没有万众创新,那么就不可能出现猪八戒。没有时代背景,猪八戒就是乌托邦。10年前做,猪八戒太超前了,现在来看还是超前。”

今天的中国已步入中等收入国家,中高端人才比例大幅增加,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朱明跃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已经从之前的“人口红利”向着“人才红利”转变。

如果猪八戒在以前做的是“知识经济”,那么现在可称为“知识人经济”。虽然多了一个“人”字,但价值大相异,世界全不同。猪八戒驶入了一片新的大海。

又见大海。

大才槃槃,朱明跃已有昂昂气度。

气象万千,猪八戒已是无边大海。

作品标题 朱明跃是如何变成猪八戒的

参评项目 系列报道

作  者 刘涛

责任编辑 马京川

刊播单位 重庆晚报

首发日期 2018-01-15

刊播版面 第1版、第2版、第3版

作品评价

稿件第一次全面揭秘猪八戒的发展历程,故事性强,语言生动,可读性强。

采编过程

首先与朱明跃数小时对话,然后采访猪八戒公司职工,再是采访当年亲历者。

社会效果

稿件从正面积极的角度揭示了猪八戒的发展,在重庆大力建设互联网经济的背景下,对这一建设发挥了鼓与呼的作用。

全媒体传播效果

国内多家媒体转载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