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好“接力棒” 重庆人要跑出“好成绩”(下)

拿好“接力棒” 重庆人要跑出“好成绩”(下)

重庆市桥梁协会首任会长顾庭勇:

“天堑变通途” 重庆从江河阻隔到“中国桥都”

76岁的顾庭勇曾任重庆市桥梁协会首任会长。改革开放后,重庆的首座城市长江大桥——重庆长江大桥,是他参与建设的第一座桥梁。改革开放40年来,他见证了重庆桥梁建设的飞速发展,是重庆成为“中国桥都”的重要见证者和推动者。

昨天早上,顾庭勇打开电视机,全程收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直播。每一段话、每一个镜头,都让他心潮澎湃。

改革开放后重庆桥梁史开篇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天堑变通途’这句话。”顾庭勇说,作为一个桥梁建设者,对这句话的感受非常深。正是一座座桥梁的修建,让重庆打破长江、嘉陵江的阻隔,成为“中国桥都”。

看着电视上播出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顾庭勇的思绪也拉回到20世纪80年代。

1960年,白沙沱长江大桥(又名小南海大桥)竣工,这是一座铁路大桥,是继武汉长江大桥后的第二座长江大桥,也是重庆最早修建的跨长江大桥;1966年,工期几度延长的牛角沱嘉陵江大桥,在历经8年之后,终于竣工通车,这座桥梁跨越嘉陵江,成为我市第一座城市跨江公路大桥。

1978年之前的重庆,两江之上只有这两座桥;1978年之后,重庆每年在建的跨江桥梁都有好几座,无论是桥型还是数量上,已堪称桥都。

1965年,顾庭勇从同济大学毕业,分配到重庆。此后的12年里,重庆没有造一座跨江大桥,这让专攻城市建设专业的顾庭勇颇感郁闷。

“现在看来,正是从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重庆桥梁史才真正开篇,重庆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参与首座长江公路大桥修建

1977年11月,重庆长江大桥(也称“石板坡长江大桥”)开建,顾庭勇终于得到实践机会。这是重庆横跨长江的第一座公路大桥,这座大桥的建设,给顾庭勇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很多重庆人都参加了义务劳动,珊瑚坝上,经常是万人齐聚,很多市民还记得“万人齐碎鹅卵石”的盛况。

当时的顾庭勇,是6号墩施工负责人。顾庭勇说,大桥提前半年完工,于1980年7月1日通车,向党的生日献礼。顾庭勇也慢慢从一个技术人员,成长为桥梁建设管理者,先后担任市建委副主任、重庆市桥梁协会会长。

顾庭勇收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之后,思绪万千。“改革开放40年成果巨大,我们身处其中,是经历人、见证人、受益人。”顾庭勇说,改革开放后,重庆的城市建设、桥梁建设突飞猛进,让人很自豪,“中国桥都日新月异,真正让天堑变通途。”

现在,顾庭勇虽然年过七旬,仍然很关心桥梁建设。“每一次有桥梁通车,我还是习惯去走走、看看。”顾庭勇说,大家还肩负着历史使命,现在是“进行时”,还要“再出发”。

重庆精益高登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大伟:

未来精益如何走,都在总书记字字句句之中

创办于1937年的重庆精益,一直是行业内的老行尊。20世纪80年代,重庆精益就采取了当时行业内颇为先进的前店后厂的模式,让消费者感受到专业的服务。

说起精益的发展之路,刘大伟颇为感叹,“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春风,就不会有精益高登的今天。”

昨天上午,刘大伟依然准时守在了电视机旁边,“改革开放给我一生的影响太大了,未来精益如何走,其实都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字字句句中。”

改革开放让精益从国营走向私企

回忆起40年前的点点滴滴,刘大伟至今记忆犹新,当时,他还是重庆精益的一名员工,而当时的精益还是一家国有企业

所有的变化,开始于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入重庆的时候,“处于内陆的重庆,改革开放的步子要比沿海来得慢些,但并没有影响到敢闯敢拼的重庆人走上时代的浪尖。”刘大伟说。

当时已经是精益店长的他,就是第一批时代弄潮儿中的一员。

私营化,是精益眼镜迈出的第一步。

“说实话,我当时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所以一手就接过了重庆精益的‘全副身家’。”

刘大伟现在虽然已经退居二线,但依然对自己当初的选择很是自豪。

20世纪90年代,精益眼镜经营模式发生变化,成立了重庆精益高登眼镜连锁有限公司,凭借专业的验光、配镜服务,走进了重庆的各区市县,规模迅速扩张。

2002年,精益眼镜为维护自身知识产权,注册了“精益高登”商标;从2003年至今,连续被重庆市认定为“知名字号”企业;2006年,被国家商务部首批认定为“中华老字号”企业。

2007年,重庆精益成立70周年大庆之际,公司首发专业验光车,将自己优良的专业服务带进各大社区、厂矿、学校,以回馈广大消费者。

2008年,精益眼镜打破传统的眼镜店经营模式,于北城天街开设VIP会所店,集休闲,娱乐、配镜为一体,为顾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在行业内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你看,这一步步的,哪一个离得了改革,离得了创新?但所有的一切,都是基于国家给出了一系列经济政策,才能支撑精益不断前行。”刘大伟说。

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

看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后,刘大伟说,给他印象最深的,是总书记说道“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对如今的精益高登来说,的确到了主动求变的时候了。”刘大伟说,重庆眼镜市场现在已发展到相对成熟阶段,透明度很高,产品价格趋于稳定,价格战已经没有多大空间。

“我也相信,随着老百姓消费观念的日趋成熟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对验配专业的认同和对品牌的追求将更加强烈,这些都为专业化的竞争和品牌的竞争提供了有利条件。”刘大伟说,现在除了互相竞争,精益高登还要跟国际眼镜零售商竞争,必须做好在更高层面进行竞争的各项准备,加强专业和品牌意识,这是当务之急。

此外,刘大伟还注意到,随着互联网新时代的日益成熟,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尤其是当今社会的主力消费人群是80后、90后,商家的竞争也由线下转战到了线上。

目前,精益高登眼镜已经与京东商城达成初步战略合作共识,建立精益高登眼镜自营店,为下一步进军电商平台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将会在未来两年内实现百城百店计划,并在五年内实现线上线下O2O完美闭环。”刘大伟说,这就是精益高登第一步的顺应时代之变。

重庆秋田齿轮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付中秋:

赶上了好时代,秋田齿轮将守好“产品阵地”

“发展的机遇可遇不可求,我们赶上了好时代,必须坚守自己的本分,脚踏实地干好民营企业。”付中秋说,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

付中秋表示,作为民营企业,秋田齿轮将继续干好本行,为民营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创业为了改善生活

1951年,在付中秋出生的年代,吃不饱饭还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

“家里一共有四兄妹,和父母一起住在一间22平方米的屋子里。”付中秋回忆,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吃饱饭是最大的难题,饥饿感在很长一段时间困扰着他。

1970年底,付中秋成了庆江机器厂机修钳工,并从学徒成为厂里的技师。到20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重庆火锅店开始增多。

“那时候很喜欢吃火锅,但一个月工资就够吃两三次火锅。”付中秋说,想好好享受美食,无奈囊中羞涩,挣更多的钱成了他的头等大事。

为了改善生活,1993年,付中秋凭借1万元承包的几台设备做起了摩托车配件,走上了创业之路。

“当时常跟朋友开玩笑说,厂开起来就把火锅搬到车间里去,毛肚挂起,干累了就烫两块吃,然后接着干。”付中秋说,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如果做机械加工不亏本的话,赚点钱买套房子,好好地装修下,天天有火锅吃就可以了。

付中秋说,创业初期,公司只有3个工人和几台旧设备。为了将产品质量搞上去,他和工人一起,不分昼夜地修设备、改机器,甚至将旧机床改造成了数控机床。凭借着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克服了技术落后、资金短缺等问题。

在奋力拼搏25年之后,秋田齿轮已成为一家集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民营企业,成为本田、隆鑫、意大利比亚乔、德国宝马、印度马恒达等知名企业的齿轮配套供应商,成为重庆乃至全国中小模数齿轮的重要生产基地。

坚守为了美好未来

事实上,创业时为了买房子吃得起火锅的“初衷”,现在早已不是问题。

“干了25年民营企业,如今更多的是责任和担子。”付中秋说,现在的他觉得吃得上一碗回锅肉就满足了。企业要考虑的也不只是企业本身,还有2700多名员工和上下游的配套企业。

在付中秋看来,秋田齿轮能够坚守下来,是因为赶上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充分释放了民营企业参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动能。

今年,秋田齿轮的产品直接、间接出口预计将达到70%,市场增长8%。全球5000多万辆摩托车中,有17%~18%的摩托车装有秋田齿轮的产品。

“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付中秋说,看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他备受鼓舞。改革开放40年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民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发展的机遇却是可遇不可求的,秋田齿轮将继续感恩前行。

目前,秋田齿轮产品主要集中在摩托车和汽车两个领域,其中摩托车齿轮国内市场占有率在35%左右,大排量摩托车齿轮国内市场占有率在70%左右。

“传统制造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唯有坚守自己的阵地,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产品,才能够更加适应开放的市场,为民营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付中秋说。

作品标题 两江奔流

参评项目 系列报道

作  者 蒋艳 李晟 王梓涵 冯锐 刘波 罗薛梅 陈翔 郭发祥王倩 王淳

责任编辑 罗皓皓 李德强

刊播单位 重庆晨报

首发日期 2018-12-18

刊播版面 第5版今要闻

作品评价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报道,全面详细报道了改革开放40周年来,重庆取得的巨大发展。关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及时报道反响报道,从多个视角报道了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重庆的巨大社会反响。稿件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可读性高。

采编过程

稿件采写精心策划,特刊重点回顾了重庆40年发展变化,很多内容都采写不易,几经周折才找寻到当事人。反响报道及时,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召开同时,记者及时采写报道重庆市民收看大会直播的情况,并围绕大会内容,及时采写报道了重庆社会各界备受鼓舞的热烈反响。

社会效果

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特刊发行当天,重庆晨报一报难求,关注度极高。

全媒体传播效果

新媒体产品阅读量突破1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