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

记者手记>>> 乡村发展要善于借势

当前,伴随消费升级和旅游群体的年轻化,多样而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对游客吸引力与日俱增,文化体验某种程度上已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乡村旅游不再是看景、吃饭、采摘“老三篇”,亟待提档升级,以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必须要因地制宜,善于和本地独特优势相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才有长久的生命力。实际操作中,个别地方为了“文化”而文化、为了“旅游”而旅游,无中生有、牵强附会、生搬硬套的“复制”项目,片面追求大、怪、新,最后往往门前冷落鞍马稀,人们并不买账。

虎峰山村以其良好的生态资源、基础设施,巧借紧邻大学城,获得艺术家群体青睐这个独特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政府资金投入不多,更多的是做规范管理和服务,实现了以艺术兴村,以文旅融合来实现乡村振兴,走上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子。

作品标题 巧借艺术资源,让山窝变金窝

参评项目 通讯

作  者 姜春勇 韩毅

责任编辑 隆梅 郭晓静

刊播单位 重庆日报

首发日期 2018-10-29

刊播版面 第1版

作品评价

本文调查深入、观点新颖、文字简洁、故事性强。在文旅融合、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文章从一位法国艺术家不远万里来“筑巢”切入,深度分析了沙坪坝区虎峰山村在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中,巧借艺术资源,引入自带粉丝的艺术家群落,把一个空壳村变成生机勃勃艺术村的路径和方法,并通过记者手记对乡村振兴、文旅发展作了深入分析,具有极强的引导性、前瞻性和指导性。

采编过程

记者在一次基层采访中,敏锐地发现该线索,先后三次前往虎峰山村,实地采访了近10位落户艺术家以及村、镇干部,最终完成此稿。

社会效果

文章刊发后,即可引起海内外媒体广泛转载,包括重庆市政府官方网、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等,还引起全国多地的行政部门纷纷前往虎峰山村考察、学习、交流、取经,在社会各界激起强烈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