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环境改陋习“烂泥坝”成了美丽乡村

整环境改陋习“烂泥坝”成了美丽乡村

记者在艳山红村看到,沿途水泥路面干净整洁,道路两旁、农家屋边盛开着波斯菊等花卉;农家墙面统一刷成土黄色,簸箕、扁担、斗笠等农具摆放整齐有序;家家户户都改造了厕所,院落里摆放着垃圾桶、别具乡村风味……

驻村第一书记游四海介绍,艳山红村过去叫“烂泥坝”,因漫山都开着红艳艳的杜鹃花(映山红)在20世纪50年代改成现名。去年底,游四海上任第一书记,沿着崎岖的山路来到村里,心里凉了一半:屋前屋后不时看见一堆堆垃圾,农家院落脏乱差,年轻人大量外出、产业空虚,田头看不到几个干活的村民,落寞破败,村民没有心劲和能力发展产业,“这里还是个’烂泥坝’嘛。”游四海跺脚叹道。

穷山村要振兴必须先从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结合武隆区“洁美宜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游四海和艳山红村党员干部一起带领村民开展环境大整治,美化农院、改厨改厕、种植花草、安装垃圾箱、路灯……过去脏乱差的小山村逐渐变了样。

为改变多年的陋习,由村干部和村民组成考评组每月对农户打分,定期公布,每半年对排名靠前的农户进行表彰。村民们很在意这份荣誉,逐步开始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一些村民还花心思收集“废品”,打扮自己的家园:乌江里捞起的废旧轮胎固定在土墙上,加上几名暑期返乡大学生的巧手彩绘,村民罗年强家的土墙上便添了拖拉机满载而归的丰收情景;村民钱小军将废弃的水车安装在猪圈屋旁,便成了充满艺术气息的乡村小品;收集废弃石磨盘镶在地上就成了颇有艺术味的村道。昔日脏乱差的“烂泥坝”开始变成名副其实的“艳山红”了。村子变美了,村里的第一间民宿也开始动工,乡村旅游业即将起步,修葺后的老屋基院子成了游客青睐的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