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都走了她却不肯离开 只为一场持续38年的等待

亲人都走了她却不肯离开 只为一场持续38年的等待

蔡世英这一生,一半时间在等待。女儿走丢那年她39岁,现在77岁,38年来,儿女搬走了,老屋易主了,蔡世英始终不肯离开——她说,如果搬走了,万一哪天女儿回来,找不到我怎么办?两年前,她患上肺癌。她说自己不怕死,但她怕死了便真的再也盼不回失踪的女儿……

饭凉了 三妹再也没回来

采访那天下了一整天的雨。我们和蔡世英约定早上10点在长寿二中附近一个公交车站见面,她执意提前半小时就过去等。车还没停稳,她打着伞迎了过来,一头花白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碎花衬衫和黑布裤子干净得体。

“谢谢你们这么远来!”蔡世英上前拉住记者的手,突然就红了眼眶。“如果当时我没有让她出去该多好!”77岁的蔡世英老了,很多事情都有点记不住了,但每每提及走丢的小女儿,她都会激动地不停重复这一句话。她总是反复跟旁人讲述三妹走丢的那个场景,身边只要路过一对母女就忍不住跟着走出很远,甚至一次又一次抓着陌生人的手哭。

38年了,时光带走了蔡世英很多东西,但是懊悔、自责、悲伤从未离她远去,一次又一次的眼泪不断提醒着她:三妹不见了!

说三妹的时候,蔡老太喜欢边讲边拿出一个文具盒端详。文具盒的金属扣锈迹斑斑,但表面的软皮依然光洁如新。橘红色的底子,蓝色裙子的卡通小女孩吹着笛子,飞出一串音符。蔡世英那双无数次摩挲着文具盒的手,已经变得干瘪。每抚摸一次,她的心里就像被针扎一次。

打开文具盒,时间回到38年前,1980年12月12日中午。蔡世英多希望重新来过。

蔡世英夫妇是长寿化工厂的职工,两口子抚养着三个孩子,一家五口住在工厂家属区的一间小房子里。8岁的谭言每是家里的幺女,夫妇对她格外的疼爱,嘴上心上都时时念着“三妹”。

三妹就读的长寿区凤城第三小学校离家不到500米,那些天正在修缮,学校只上半天课。吃过饭做完作业,中午2点,三妹要出门去和小伙伴玩。蔡世英追到门口,对着女儿下楼的背影喊:“别跑远了,晚上给你煮面吃,早点回来。”蔡世英没想到,这竟然是她跟三妹说的最后一句话。

下午4点多,丈夫下班,经过三妹的学校,看见三个女孩子趴在学校的铁门上玩。“三妹,走回家去。”“我晚饭前就回去,作业都做完了,妈妈知道的。”三妹对父亲抛下这句话,转身又和小伙伴玩得热乎。

5点多,蔡世英煮好了面,四个人坐在桌前。“三妹怎么还没回来?”丈夫问。“你们先吃,我等等她。”蔡世英把自己和三妹那两碗面端回厨房,用锅盖盖起来。

面热了一遍又一遍,直到糊得不能吃,三妹也没有回来。

蔡世英和丈夫这才慌了神,丈夫出门去三妹同学家询问,小伙伴告诉他,三个女孩子5点多在楼下跳了绳,之后便各自回家。只有三妹迟迟未归。

三妹不见了。

妈“疯”了 三妹没回来我怎么能够去死

连夜,蔡世英的丈夫谭兴国叩开大哥谭兴邦的门:“大哥,三妹不见了!”大哥大嫂平时对三妹宠爱有加,顾不得冬夜的寒冷,大哥顺手抓起一件外套就裹在身上,和谭兴国连夜出了门。

离三妹家不到一公里的江边码头、外地人聚集的招待所、长途汽车站……所有“人贩子”可能带三妹去的地方,哥俩都找遍了,一无所获。

那一晚,蔡世英守在家,门敞开了一整晚,“门开着,希望贪玩的三妹玩累了就回来”。

第二天,蔡世英拿着三妹唯一一张照片到派出所报案,那个照片上的三妹才只有10个月大。从派出所出来,她又恍惚着去了学校和单位,依然没有三妹的踪迹。结婚十几年来,蔡世英第一次看到丈夫流泪了,他哭着说三妹也许凶多吉少了。“你不要乱讲!”蔡世英对着丈夫大声吼道,她心里乱如麻,听不得任何人说出这种话。

听说三妹失踪,谭家所有的亲朋好友,还有单位上上下下的人都出动帮蔡世英寻找三妹了。码头、车站、巷子,甚至防空洞,他们都找了,却一无所获。

“去登个报吧!”蔡世英和丈夫商量着,像是看到了找到三妹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夫妻俩把大女儿和儿子托付给了大嫂照顾,连夜搭车赶到了重庆,兜里揣着那张三妹10个月大的照片。次日,三妹的寻人启事登了报。

但寻人启事仍然没能为蔡世英带来什么消息,哪怕是一通骗子电话都没有。从那以后,蔡世英在旁人眼中,有点“疯”了。

她扇自己的耳光,靠着墙的时候忍不住用头去撞。她想要寻短见,嫂嫂把她拦下来,说:“三妹都没找到,你怎么能死?”

如今86岁的嫂子,还依稀记得当时蔡世英近乎哀求的语气和紧攥的双手。“这么多年了,她一直都放不下,我们平时都不敢给她提这件事,怕一说起她就要哭。”大嫂说。

家搬了 也要守在老房子一公里内等三妹

“对,不能死,一定要等三妹回家。”

从家到三妹最后跳绳的那条路,只有500米。蔡世英一遍又一遍地走,不肯放过一点蛛丝马迹,甚至,路上偶然发现的一粒纽扣她都要捡起来仔细辨认。

一听有亲朋好友要去外地出差或走亲戚,蔡世英总会跑上门求人:“帮我多留意下吧,看看有没有人见过我们三妹……”

蔡世英的大女儿如今54岁了,妹妹丢那年,她16岁,她还记得,妹妹走丢的那段时间,家里安静得可怕,再没听见一丝笑声。也正是从妹妹走丢的那天起,爸妈的头发一下全白了。

三妹一直没有消息,生活还要继续。

帮忙寻找的亲戚朋友陆续走了,对这件事很少再提及;大女儿和儿子成家立业搬到了主城生活。

好像所有的人都走出阴影重新生活,除了蔡世英。

“三妹走丢的时候已经8岁了,她会写爸妈的名字,也知道他们在长寿化工厂工作,这么多年来一点消息都没有,多半是不在了,你为什么不选择淡忘呢?”儿女和亲戚静下心来帮蔡世英分析,想让她“放下”这段回忆安享晚年。

蔡世英一听到这话,倔脾气就上来了:“要我淡忘,那恐怕要等到我闭眼的那一天!”

蔡世英坚信三妹还活着,还能找到回家的路。

因为单位的安排,蔡世英当年和三妹一起居住的老房子早已多次易主,丈夫也因肺癌早早离世。大女儿和儿子数次接她到主城安度晚年,她都断然拒绝。

蔡世英搬来搬去,都搬不出离老屋一公里的距离,她总是要让那所房子在她的视线里才能放心。不管刮风下雨,每天她都要走一遍三妹不见的那条石板路,再去老屋外看看,驻足良久才舍得离去。

找到你 妈妈就算死了也知足

多少年以后,三妹的东西有的送了人,有的在搬家过程中遗失了,文具盒是三妹走丢后,蔡世英还保存着的唯一物件。多少个难寐的夜晚,蔡世英总忍不住拿出那个文具盒,指尖一遍又一遍地摸着卡通小女孩的脸,就好像,摸到的是三妹的脸。

“那些失踪40年的都找到了,我们三妹才失踪38年怎么会找不到。”看着母亲“忆女成狂”,大女儿和二儿子心里着急但也拿她没办法,语气重了又怕母亲生气,只有叹口气,随她去。

私下里,蔡世英也试过很多次“说服”自己,每次想着想着,心里就一阵绞痛,“不管她在不在,我心里就是放不下她”。

时间是残酷的,它并不会因为蔡世英的祈求而为此停留半秒。三妹不见那年,不到40岁的蔡世英还很年轻,丈夫健在,儿女绕膝。如今,发丝斑白,背影佝偻,老屋剩下她一个人。

2016年,蔡世英查出患了肺癌,她坚持不接受手术,也拒绝到主城接受治疗。“我怕自己扛不住那一刀。”她每天6点半早起锻炼身体,还会种种花、养养菜,一头白色的卷发每天打理得整整齐齐。“放心,我一定得把身体锻炼好,多活一天,见到三妹的希望就多一天。”

瞒着大女儿和儿子,蔡世英私下让孙子帮她在宝贝回家平台上登寻人启事。“三妹有一个头旋,皮肤白皙,头发微黄,嘴巴有点瘪,眉毛很长,在眉尾处还有一个旋,腿上有一块大拇指大小的褐色胎记……”

“奶奶,过了这么多年,你怎么还记得呀?”

“她是我身上落下的一块肉啊,我怎么能不记得呢。”

蔡世英担心三妹回来的那天,自己也许不在了,她内心有很多话想对三妹说。

“在你有生之年,不管你贫穷还是富有,我都想见你一面,就算我死也知足了。幺儿,你在哪里,妈妈好想你。”蔡世英对着天空长叹一口气,话说到一半语气突然激动起来,伸出双手捂住红红的双眼,努力想拭去眼泪。

蔡世英把想对三妹说的话,写进了纸条,放进了38年前的那个文具盒。

“三妹啊,如果你回来的时候,妈妈已经不在了,你就打开这个文具盒……”

《百姓故事》后续:

华龙网报道引央视关注 全国媒体联动帮77岁老人“寻找三妹”

“我已经等了38年了,我不怕死,只是怕死了之后‘三妹’找不到回家的路……”昨(21)日,华龙网重点栏目《百姓故事》报道《视频丨亲人都走了,老房易主了,她却不肯离开,只为了——一场持续38年的等待》一经发布,引发广泛关注,不但全国多家媒体加入了#寻找三妹#的联动,中央电视台《等着我》栏目组编导也主动进行了联络。

蔡世英这一生,一半时间在等待。女儿谭言每走丢那年她39岁,现在77岁,38年来,儿女搬走了,老屋易主了,蔡世英始终不肯离开——她说,如果搬走了,万一哪天女儿回来,找不到我怎么办?两年前,她患上肺癌。她说自己不怕死,但她怕死了便真的再也盼不回失踪的女儿……

蔡世英38年寻女的故事感动了万千网友,人民网、凤凰网、搜狐网、腾讯网等40余家网站对华龙网报道进行转发,华龙网、“重庆”客户端全媒体平台的浏览量也超过了40万。网友@jwwf留言说:“泪目,等了38年,青丝都变成了华发……”网友@小胖子摸肚子L说道:“孩子是母亲一生的牵挂,无论你身在何方,依旧是母亲最牵挂的存在。希望奶奶早日找回自己的孩子。”大家都纷纷加入寻人队伍,希望蔡婆婆能早日和女儿见面。

令人欣慰的是,中央电视台《等着我》栏目组编导看到蔡婆婆的故事后,主动与宝贝回家网站进行了联络,有意帮蔡婆婆寻找女儿、进行报道。网易、大众网、红网、齐鲁网等网站也加入了寻找三妹的联动当中,一起将蔡婆婆寻找三妹的故事在各地传播开来,希望能寻到一丝线索。

华龙网记者将持续关注蔡世英寻找女儿的进展。

如果你有和“三妹”相关的任何信息线索,请联系我们(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百姓故事》后续:

寻女老人血样已入全国打拐DNA数据库 警方呼吁提供线索

21日,华龙网重点栏目《百姓故事》报道《视频丨亲人都走了,老房易主了,她却不肯离开,只为了——一场持续38年的等待》一经发布,引发广泛关注。记者从重庆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打拐支队副支队长樊劲松处获悉,蔡世英已于去年6月采集了血样,提取了DNA,进入了全国打拐DNA数据库,暂未成功匹配。同时,警方在进一步加大寻找力度,也呼吁广大群众提供相关线索。

蔡世英寻女引广泛关注 警方呼吁提供相关线索

1980年12月12日下午,蔡世英的小女儿谭言每与小伙伴玩耍分开后,就再也没有回家。38年来,蔡世英守在女儿走失的地方附近,期盼着女儿能找到回家的路。即使2016年患了肺癌,她也不愿离开。“我不怕死,只是怕死了之后‘三妹’找不到回家的路……”

蔡世英寻女的故事感动了万千网友,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不但全国多家媒体加入了#寻找三妹#的联动,中央电视台《等着我》栏目组也与蔡婆婆进行了联络。

根据宝贝回家官网上登记的线索显示,谭言每失踪时身高110厘米,于重庆市长寿区梅村(长化厂附近)失踪。谭言每有一个头旋,皮肤白皙,头发微黄,嘴巴有点瘪,眉毛很长,在眉尾处还有一个旋,腿上有一块大拇指大小的褐色胎记。

据了解,去年6月,重庆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民警看到蔡世英在宝贝回家上刊登的寻人信息后,立即介入调查,上门对蔡世英进行采血入库。但由于蔡世英的老伴已去世,单亲采血比对没有单一结果,民警就结合谭言每的具体情况,对每一个比对疑似人员进行逐一核查。目前,已对约50名疑似人员进行核查,都被排除。

6月22日,长寿区公安局又到蔡世英家对此事进行了再次询问,力图从老人对当时情形的回忆中进一步发掘线索。

警方表示,将继续加大查找力度,强化对来历不明儿童摸排比对和采血工作,并呼吁广大群众提供相关线索。

预防幼儿丢失被拐 父母和孩子需要学会这些

孩子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至关重要。在此,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打拐支队副支队长樊劲松也提醒道,孩子容易走失,但父母可以提前做好预防工作,把孩子走失的概率尽可能降到最低,务必要做到提高警惕、做好预防。

樊劲松建议,家长应该让孩子从小牢记自己的姓名、爸爸妈妈姓名、家庭住址、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等信息,但不要轻易告诉他人,最好由自己来给爸爸妈妈打电话,或者直接让“可以帮忙的人”报警。如果爸爸妈妈很长时间没找到你,就在原地等待,并寻找警察、保安、售货员等“穿着制服”的人获得帮助,或直接去附近的派出所。

樊劲松说,一旦发现孩子失踪,家长要第一时间报警,警方将在第一时间立案调查。网上关于“儿童失踪超过24小时警方才会立案”为谣言,孩子失踪后的24小时是黄金寻找期,家长应该立即拨打110电话报警,并让一名家庭成员到辖区派出所立案。

如果长时间没有消息,家长就要到公安机关及时采集血样,提取DNA。走失的儿童和被拐的儿童,如果发现身边的不是亲生父母,也要到公安机关报警,并在警方配合下提取DNA。目前警方已建立全国打拐DNA数据库,将DNA信息录入数据库后,即可自动检索比对,信息匹配后就能立马得知,显示是哪对父母哪年丢的孩子。公安机关会开展复核,再次检测DNA,确保准确性。

华龙网记者将持续关注蔡世英寻找女儿的进展。

作品标题 “一场38年的等待”系列报道

参评项目 系列报道

作  者 张译文 林楠 周晓雪 罗杰 李裕锟

责任编辑 张一叶 康延芳

刊播单位 华龙网

首发日期 2018-06-21

刊播版面 华龙网首页《百姓故事》栏目、“重庆”客户端

作品评价

习近平总书记尤为鼓励和要求记者深入基层,“身入”基层、“心到”基层成为习近平指导基层新闻舆论工作的两基点。他曾说:“报道写得好不好,与新闻工作者能不能深入实际,深入采访很有关系。”“对新闻媒体来说,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根本的。要多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了解第一手材料。”而华龙网推出的《一场38年的等待》系列报道,真正做到了记者身到基层,心也到基层,挖掘普通老百姓蔡婆婆孤身等待走丢女儿38年的催泪故事,并且发动全国媒体联动,共同为老母亲寻找女儿,彰显媒体责任和影响力。同时也是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做好内容创作的一次成功案例。

系列报道通过文、图、视频、H5等形式,讲述了蔡世英老人38年寻女的感人故事,同时,又对公安局刑侦大队进行了采访,对预防儿童走失走丢、如何寻找丢失儿童等社会关注的问题,进行了知识普及。报道文字扎实,图片、视频精美,起到了弘扬正能量的社会效应,也展现了网络主流媒体的价值发掘和引领作用。

采编过程

记者长期关注儿童走失领域的线索,了解到“蔡世英寻找女儿38年”的线索后,与其进行了联系,一个是希望展现主流媒体的价值挖掘和引领作用,另一个是希望帮老人完成这个心愿。

随后,文字、摄影、视频记者等主创人员,赶往长寿采访,通过一个个细节和故事,还原蔡世英女儿丢失的经过,老人38年来等待女儿的过程,刻画出一个当代“望女石”的形象。最终形成《亲人都走了她却不肯离开 只为一场持续38年的等待》《〈百姓故事〉后续:华龙网报道引央视关注全国媒体联动帮77岁老人“寻找三妹”》《〈百姓故事〉后续:寻女老人血样已入全国打拐DNA数据库 警方呼吁提供线索》三篇报道,以及H5作品《H5|全国媒体联动寻找“三妹”,期待您的加入,让爱心接力》。

社会效果

蔡世英守在老房子寻找女儿38年的故事,感动了全国的网友,以留言或转发的形式将爱心接力。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组、《等着我》栏目组已与老人联络,再做进一步的寻亲报道。网易、大众网、红网、齐鲁网等网站也加入了寻找三妹的联动当中,发起#全国寻找三妹#活动。重庆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看到华龙网报道后也十分重视,进一步加大寻找力度,也呼吁广大群众提供相关线索。并且普及了防止儿童走失拐卖的相关知识。

全媒体传播效果

系列报道刊发后,人民网、凤凰网、搜狐网、腾讯网等40余家网站对华龙网报道进行转发,华龙网、“重庆”客户端全媒体平台的浏览量超过了40万,引起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