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是一支非常重要的建设力量
重庆日报记者:有一种说法是,攀越了港珠澳大桥这座珠穆朗玛峰后,我国从桥梁大国成为桥梁强国。您是否认同这样的说法?
孟凡超:自2009年开建以来,港珠澳大桥以国际视野、国际能力、国际胸怀,一直备受关注。它的建设完成,是改革开放40年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标志着我国今后在桥梁建设方面,可以很“任性”。
此前,业界谈论最多的是韩国釜山港大桥、瑞典厄勒海峡大桥、土耳其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但港珠澳大桥建成后,综合难度已经超越前几个标志性的跨海工程。
在完成建设港珠澳大桥的这些年中,我们前后实施了300多项课题研究,形成了60多份技术标准,获得454项专利,创新了海上装配化桥梁、超长外海沉管隧道、海上人工岛等方面的设计与施工理论,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建立了建设跨海通道的工业化技术体系。这为我们今后建更长、更大规模的跨海大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重庆日报记者:您是重庆交通大学毕业的优秀学子,大学教育对您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了怎样的基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如今的交大学子,您想说些什么?
孟凡超:我是1978年进入重庆交通大学的,当时叫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在重庆的这四年,我不仅接受到良好、系统的大学教育,而且重庆这座城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一座山水之城,重庆独特的山城地貌和两江环绕,让如今的重庆总共有4500多座桥梁,数量多、规模大,桥梁技术水平高,影响力也很大。比如长江大桥复线桥是世界跨径最大的连续刚构桥,菜园坝长江大桥是世界跨径最大的公轨两用结构拱桥,朝天门大桥是世界跨径最大拱桥……早在2005年,重庆就被茅以升桥梁委员会认定为中国的“桥都”。所以,这次建设港珠澳大桥,重庆是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我在母校接受的教育,为我今后的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记得当时全校一共有城市规划、土木工程、道桥工程等六七个系,2000多人。我就读的道桥工程系有4个班,140余人,设桥梁与隧道和公路工程两个专业,我学的是桥梁与隧道专业。
那时候我们的生活很单纯,平均每天6节课,其余时间就是自习、做作业,大家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校长、老师都寄语大家:国家百废待兴,人才青黄不接,大学生是栋梁之材,一定要好好学习,为国家建设努力。
教“结构力学”的王向坚、教“拱桥”的王世槐、教“梁式桥”的汤国栋、教“悬索桥”的徐君兰……这些老师都给了我很大的影响,他们严谨的治学精神以及举一反三的思维方式,让我获益终生。
大学毕业的时候,我以每门课90分以上的成绩分配到北京工作,一直就做桥梁设计。我有时会回到重庆,参加一些桥梁方面的学术研讨会,或者回母校作讲座。
我想给交大学子说的便是庄子的那句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习是一件终生都要为之执着追求的事,所以必须保持一颗进取的心,持之以恒。愿母校的学子们,为将我国建设成为世界桥梁和交通技术强国而不懈奋斗。
作品标题 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是如何创造的
参评项目 全媒体
作 者 吴国红 李星婷
责任编辑 兰世秋 张信春 汤寒锋 唐琴
刊播单位 重庆日报
首发日期 2018-10-23
刊播版面 第6版 重庆日报公众号
作品评价
在重大新闻面前不失语、早策划、有体现,是党报的责任担当。这篇文章的及时见报便是明证。在对港珠澳大桥的宣传报道中,该文因特有的厚重与气势,在同城媒体关于这一重大新闻的报道中独具特色。
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密,文字简洁朴实,叙述张弛有度,不失为一篇思想性、新闻性以及文字表达与处理方面都上佳的优秀作品。
采编过程
采写经过:作为连接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的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举世瞩目,有近3000重庆儿女参与了这座大桥的建设。面对这样一个重大新闻题材,早在今年4月,重庆日报就曾派采访小组前往珠海实地采访,对大桥建设中的重庆元素进行了系列报道。
不仅如此,记者还了解到,港珠澳大桥的总设计师孟凡超是重庆交通大学1978级桥梁专业学生。只是由于大桥的前期设计早已完成,当时孟凡超已离开珠海。
对于为什么要建设港珠澳大桥,建设的难度、创新点、政治及经济意义,以及大桥设计的独到之处和文化内涵等,孟凡超无疑是一个全面、权威的发言者。
于是记者没有放弃,在早早做好相关案头工作的基础上,利用5月去北京出差的机会,约好孟凡超进行了专访。由于时间充裕,孟凡超详细地向记者解答了所有问题,并回顾了母校当年对自己的培育。
采访完成后,作者反复推敲、打磨,并与孟凡超反复核对后成稿。在出版前夕,又反复与新华社稿件比对核实,以确保稿件既不出错又要出彩。
社会效果
由于重庆日报未雨绸缪,早做准备,提前对孟凡超进行了深入的采访并做好版,在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通车仪式的当天,重庆日报公号即用新媒体方式推出孟凡超的独家专访;10月24日正式通车的当天,又在报纸上以整版形式推出专访报道。新华网、新浪网、人民网等纷纷转载,反响极为热烈。不少网友纷纷留言,表示“这是大国崛起的象征!重庆教育的骄傲!”
全媒体传播效果
重庆日报在港珠澳大桥举行停车仪式的当天就推出该篇专访文章的微信公号,阅读量达到3万多,点赞355个,留言数十条,传播效果非常好!